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鸡汤文和广告区分开来

2016年05月10日 07:25   来源:长江日报   毛建国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令人想不到的是,微信好友们转发的这些文章,是在为别人赚钱,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媒体调查发现,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除了制造垃圾信息,鸡汤文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甚至就是一骗局。(5月9日《新京报》)

  鸡汤文涉及的广告问题,对此需要一分为二看待。诚然,一些鸡汤文存在商业化的倾向,但这种商业化并不必然带来问题。只是因为别人从中获益,就筑起了一道防火墙,甚至不问青红皂白地拒绝所有鸡汤文,这种过激反应,并非一种理性态度。这就好比现在的一些电影有插入广告一样,能够接受电影插入广告,对于鸡汤文商业化转发,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诚然,一些鸡汤文链接的广告有毒,这里更多是用广告法规范约束的问题。不得不讲,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其商业模式的探索,不仅让很多人,也让有关方面措手不及。这体现在广告监管上,一些自媒体随意植入广告,包括虚假广告、色情广告等问题,几乎得不到有效监管。很是不能理解,有关方面到底是人手不够,还是认识不够,抑或担心监管新媒体会带来打压创新的质疑,总之新媒体广告几乎处于放养状态。这与对主流媒体的监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要知道一些新媒体的影响力一点也不低,其病毒性传播甚至会带来爆炸性效应。对此失之以管,必然造成问题重重。

  很有必要把鸡汤文和广告区分开来。诚然,一些鸡汤文并无多少价值,但也不是所有的鸡汤文都无价值。更重要的是,阅读鸡汤文也是阅读,这样的爱好总比其他一些不健康爱好好得多。当然,鸡汤文出现的附带广告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但这里的重视更多是用广告法约束,加强对新媒体监管的问题。鸡汤文广告是一道治理课题。就目前来看,禁止鸡汤文没有必要,打压新媒体更不可取,现在最重要的,是创新社会治理思维,把新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广告纳入法治的笼子。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