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黑救护车竟成主力 供求矛盾如何解?

2016年05月04日 07:58   来源:西安晚报   

  主持人:从外观来看,黑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几乎一模一样,各种急救器材一应俱全。然而,经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黑救护车参与抢救的人员连基本的医师执照都没有,最多也就是会用医疗器械的技师,而在广州各医院,黑救护车反而成为运送在广州就医的病人进行转院、出院的主力军。

  吴江(江苏 职员):抢救没药、“护士”无照、废车改造,虽然黑救护车在外观上毫无二致,几可乱真,但“里子”却截然不同。可以设想,当这样的“三无”黑救护车跑在路上,一旦途中患者发生急救需求,恐怕只能听天由命,而根本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及时救护。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救护车不仅是挂羊头卖狗肉,更有草菅人命之嫌。

  主持人:黑救护车成主力,除了有利可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正规的救护车无法满足需求。如何看待这种供求矛盾?

  余明辉(河南 公务员):黑救护车泛滥还在于正规渠道的救护车供不应求、缺口巨大。而这种供需缺口,表面看是由于医疗机构财力、人力等各种原因,实质配备的救护车、医护人员等不到位诸因素造成的。更深的制度原因却在于,相关救护车管理办法把配置救护车的权力单一地交给了相关医院等医疗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基本没有这样的权力。

  主持人:既然现有的救护车管理模式与现实情况矛盾突出,为何不进行改革,让社会力量通过正规渠道介入进来,提供安全可靠且收费合理的救护车?

  张剑(四川 教师):让社会力量参与救护转运服务,需要化解两个方面的尴尬。一者,对民间救护力量的准入要有可供操作的制度规范。现今语境下,我们对救护车这类特种车的管理都是实行“专车、专管、专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私自配备、挪用……因此,要想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就还得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的角度给它们提供合法的生存空间,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其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承担的责任予以明确界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救护转运服务,并不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转嫁自己的责任,并将其完全交给市场。相反,相关部门更应该对社会救护力量进行严格监管,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