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标识“论斤卖”,消费安全何处寻

2016年04月28日 07:23   来源:红网   樊树林

  防伪标识本是鉴别商品真伪的“试金石”,但如今却难保其自身的真实性。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年初以来,广西、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记者咨询的多家企业均表示,可以定制各种防伪标识,包括比较流行的“纤维防伪”“温变防伪”“滴水防伪”“微缩文字防伪”等。不少商家表示,只需花500元就能够提供上万枚定制标签。(4月27日新华网)

  防伪标识,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其本身的防伪特征及识别方法具有让公众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核心价值。然而,仅从今年年初以来警方破获的一系列假的防伪标识案件以及业内人士的爆料来看,“防伪标识”为假冒伪劣产品“站台”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像一个最令人信任的朋友却是潜伏在身旁的敌人一样,令人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相信。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负责人讲,市面上各类假冒防伪标识的生产十分猖獗,而烟酒、化妆品等高利润商品是假冒防伪标识的重灾区;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商家“与时俱进”,不仅申请了400、800验证电话,还建立了专门配合防伪标识查询的网络系统,有些甚至印上“中国防伪协会监制”字样,真是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逍遥境地了。防伪标识不防伪,其对市场经济的戕害程度要重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知多少倍,因为这是从内心里击败消费者的杀伤性武器。

  各类假冒名牌防伪标识随便印制、“论斤买卖”,遍地可以印制防伪标识的小印刷厂,还有之前媒体媒体所爆料的食品追溯码的“随意买卖”,真让人莫名惊诧。目前,由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众多的生产防伪产品的企业只图一己之利,对需要定制防伪标识需要查验企业相关资质、证照的规定置若罔闻,甚至有些商家还现场传授造假技术,让客户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由商家提供的查询网站系统中,查询的结果都会显示是真货……此等乱象怎能不消弭消费者的信心呢?

  防伪标识是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公众对商品信心的基础保障。而今连防伪标识也是“假冒”的,对消费者具有“釜底抽薪”般的“打击”。目前,我国涉及防伪行业监管的有质检、工商、公安等诸多部门,而现行管理依据仅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发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这一管理办法也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这无形中为监管和处罚假冒防伪标识厂家提升了一定难度,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对防伪标识的生产和监管制定专门法律,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另外,当前面对防伪标识乱象丛生,相关部门还需立即行动起来,对属地的此类企业进行一一排查和登记备案,国家质检总局更应该认真调研和论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企业的授权。同时,各地也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为有授权的企业派驻代表,对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进行无缝隙监控。当然,对于查处的制作假冒防伪标识的企业,必须提高违法成本,进行定格处罚。

  防伪标识“论斤卖”,动摇的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的基石,消弭的是公众的消费信心,也是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破坏,因而尽快堵住这个漏洞,“拨乱反正”。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