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京举办的一场大学生返乡创业大赛上,大学生们满怀激情展示他们的项目:有的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有的采取“农民+公司”的模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到了点评环节,投资人却泼了盆冷水:“许多项目同质化严重,这样的模式容易走进死胡同。只有创业,没有创新,难有市场空间。”
农村是创业的广阔天地。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热情高、干劲足,创业政策优惠多,大众创业的热潮已经涌到田间地头。但回头看,农业创业遭遇了瓶颈。以农产品电商为例,据北京工商大学发布的《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全国4000多家农产品电商,88%略亏,盈利的仅有1%。而且产品单一、模式重复的农产品电商还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风口挤满了人,不少就“飞不上天”。农村创业项目日益同质化,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惨烈程度,而且难以获得资本的青睐,容易在资金上“卡脖子”。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创业公司的成活率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在风口占据有利位置?要靠创新。在创业畅销书《从0到1》中,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认为,从“1到n”是模仿,企业会为了有限的市场展示厮杀。从“0到1”是创新,通过组合各种资源,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价值。农村创业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就是要依托农业特色资源,深挖农业的多种功能,沿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培育出更多从“0到1”的新业态、新模式。
农业创业创新,在于深挖农业多种功能。农业除了具有经济功能外,还承担文化、生态等功能。如何将农业的多种功能转化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是农业创业一大创新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创业者可以从供给侧出发,找到市场的空白点,戳中消费痛点,在发展市场紧缺、质量优良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上寻求突破,在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上多发力,在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寻求利益分享机制上找出路。
农村创业创新,还要和城市“双创”实现有序对接。不少城市都在建设“双创”平台,聚合创新人才、技术和资金,但大部分“双创”平台远离农村。要实现更多创业资源由城市输往农村,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鼓励更多专业化的众创平台靠近农村地区,改变农村创业者单打独斗的局面,为农村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在农村创业,可以将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带向农村。农村创业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浩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