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专职阅读师”是语文教育的创新

2016年04月25日 08:38   来源:红网   刘一陈

  据《长江日报》4月22日报道,为让孩子们得到专业阅读指导,避免将阅读课上成语文课,武汉吴家山一小专门聘请了三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阅读推广经验的老师作为专职阅读推广师,为全校学生的阅读把关。活动开展两年以来,专职阅读师彭智辉收到了数百封的感谢信。

  乍一看之下,或许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语文与阅读不是息息相关的吗?将阅读课和语文课分开不是多此一举吗?”但仔细想想,笔者认为吴家山一小的做法,在现在的语文教育环境下,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

  母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忽视母语教育。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体系中,语文教育实际上还承载着统筹人才全面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地处于现代教育模式的中心位置。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语文教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传授,比如语法、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些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而人文性则侧重于对精神世界的构建,习得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提高。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其工具性为我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语言基础,人文性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对课文“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借语言文字……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得到了无以复加的推崇,认识生词、背诵诗词、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几乎成为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人文性教育却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即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涵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得高分”依然是同学们的共同目标,是否“能够触及到作者心”并不是那么重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有先后的序列,当工具性的培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文性的灌注就不可或缺。笔者认为,吴家山一小设置“专职阅读师”将阅读课和语文课分开,是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互动。语文课上注重工具性的学习,专门的阅读课则弥补了人文性的不足。更何况,专门的阅读师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阅读经验的教师,有他们为学生的读物做把关,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