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勿让“必读”绑架阅读的初衷

2016年04月25日 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李晓

  倾心于阅读的人,应该像一个深耕细作的田园老农,或像一位精雕细琢的作坊匠人。他们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静默的形体下,有着一颗充满情怀的心,在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寻求价值的共鸣,这应该就是阅读的初衷。可是,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当必读书目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而存在时,这种阅读的初衷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吧。

  我们当然不能以这样苛刻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保持阅读的热情,但“必读难读”却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究其原因无外乎有这些:必读的书目都是被规定的经典,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而学生的喜好倾向、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对于经典书目的阅读水准也千差万别。以作业形式出现的阅读要求,过多地讲究对段意的概括、人物的分析、读后的感想,这些阅读技法实则困囿了学生的视野,在徒增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兴趣。殊不知,“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过阅读要教会学生的不单是阅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一种自觉洞察、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必读著作的创作时代与当下生活差异较大,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思潮很难有宏观、准确的把握,这就带来了阅读的障碍。此外,必读著作大多反映的是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没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于是知难而退让“必读”更难读。

  “必读难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在以阅读数量为基本标准的考核模式中,学生不得不海量地浏览,并绞尽脑汁地完成课后作业。但是,这些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文章,是否会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呢?阅读终究强调的是“以文化人”,它是最不能用“量”来评价的,单纯地考虑“量”,就容易滋生功利之心,尚未积跬步就妄想至千里,这样的阅读无异于缘木求鱼,徒增负累。阅读的本质是教会你在存储知识的过程中,唤醒内心的自我诉求,塑造个体的价值体系和处事方式,而这样的独特性和可贵性是急于求成的阅读方式难以获得的。更何况,阅读是件功不唐捐的事情,坚持以“质”为基础,注重日积月累,阅读便会成为一次发现自我的旅途。

  在发现自我的旅途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由来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名著的阅读为例,你既可以选择红楼经典,也可以关注乡土文学;既可以斟酌词语的精妙,也可以品味立意的深远。这些才是阅读的初衷——给予一颗想要读书的心足够的包容,让每一个人的品格可以得到自由而健全的塑造。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温州人爱看书?让阅读摈弃功利    2016年07月19日
  • ·规范图书馆促进阅读公平    2016年07月19日
  •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    2016年04月26日
  •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2016年04月25日
  • ·别让纸质阅读成为时代奢侈品    2016年04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