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单册新书的平均定价为36.75元,而2015年却已达到55.15元,有媒体就此得出结论称,中国图书价格已经进入了昂贵的“半百”时代。恰巧在上个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也在参加小组审议时提出:现在书价太贵,令贫困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读者群体望而却步,不利于推动全民阅读,因此建议国家免去图书税,把书价降下来。(据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尽管北青报记者通过对书店实地走访调查,大部分单册书籍并没有像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的那样超过“半百”,部分打折之后价格也仅有30元左右,但相对于电子书籍的普及便利,尤其是智能手机免费阅读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一本30多元的纸质书籍其性价比还远非电子书籍可比。特别是在时下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在社会功利氛围和各种压力明显过大的现实环境下,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捧着一本纸质书籍去阅读。因此,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全民通过阅读来增加知识积累和阅读素养,还需要在创造社会阅读氛围和增加图书出版销售补贴以降低书籍价格方面进行“软硬兼施”。
在现实经济社会环境下,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甚至连工作间隙的就餐,都不得不选择外卖来解决。另一方面是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社会竞争氛围浓郁,从早到晚行色匆匆,无不为改善生活和工作事业去打拼。偶然的喘息时间,也是被阅读智能手机的各种鸡汤信息或刷微博微信所占据,尽管这些阅读很少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严格意义甚至算不上“阅读”,更不能与阅读纸质书籍所收到的效果相比,但对于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在这种工作节奏加快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双重压力之下,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系统阅读,而整个社会的功利氛围过浓,甚至连很多学者都忙于“走穴”赚钱,难以静下心来做学术研究的现实环境下,要提升全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又谈何容易,当知识的储备不能实实在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竞争命运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阅读书籍或只能沦为“墙上的画饼”。
其次,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免费电子书籍唾手可得的时下,要让人们花上数十元钱购买一本纸质书籍来阅读,非但很难接受,对于某些时尚年轻群体来说,这无疑是花钱买“落伍”。从理论上说,相比起一张电影票七八十元,一份知名便当数十上百元而言,区区30几元一本纸质书籍的价格确实不高,书籍的收藏作用和阅读书籍所带来的知识与修养素质积累,更远非一场电影和一份知名快餐所能比,但阅读纸质书籍对于大多年轻人来说,其阅读的魅力和体验,却难与一场电影或一场球赛甚至一份快餐所带来的震撼与口感所“媲美”。
推动全民阅读,对于促进全民知识积累和提升全民素质修养不可或缺,同时他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公民个人也是受益匪浅,从现实情况看,很多高校毕业生一方面从步出高校那一刻起就彻底扔掉了书本。一方面虽有阅读书籍的意愿,但迫于就业和各种压力再加上智能手机阅读信息的便利,既缺少阅读书籍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又不愿意破费本不充裕的收入去购买,不但造成整个社会阅读量的低迷,更导致纸质实体书店经营步履维艰。因此,国家和各地政府应对推动全民阅读肩负责任担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完善各种保障和服务,减轻社会对年轻群体的压力,尊重知识和技术,为全民阅读创造提供适宜的“软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出版税费和加大对书籍出版与零售行业的政府补贴,大幅降低书籍零售价格。用政策倾斜来扶持实体书店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全民阅读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加强版权保护,将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阅读作为互联网普及下推动全民阅读的“双轮驱动”,只有这样“软硬兼施”,阅读书籍才能真正成为每一位公民的人生“标配”。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