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书香社会还有多远?

2016年04月25日 07:29   来源:中国网   邱明红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4月23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日的全称应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有趣的是,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举行各种读书活动,我国也不例外,党和政府对开展此项活动也非常重视。据此前一些媒体的相关报道,各地已经开展并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让全民阅读、全民学习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人人阅读,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厚读书传统的民族,“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一历久传承而又日久弥新的读书传统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心灵维度,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精神高度,从而让中华文明没有发生间断,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优良的读书传统从古人有关读书的名言里就可管窥一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这些信手拈来的名言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为求自身之境界而读书,为求天地间之“大道”而读书,为求“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这些优良的读书精神和读书传统确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但面对现实,却让人忧思不已——据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人年均读书仅为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实在少得可怜。一个有着悠久而浓厚的读书传统的国家怎么会出现如此令人不堪的现状?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同时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读书作为一件私人的事情会成为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大事,而且还要通过一些法律和制度的措施来加以推进。

  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的每年全国“两会”上,包括白岩松、邵华泽、于友先、桂晓风、周海婴、苏士澍等代表、委员一直都在联名或个人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设立国家读书日”的议案。这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今年2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又使“全民阅读”向法制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从地方来看,一些地方已经有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比如2014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201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已经公布并正式实施。在每年的读书日,各地的阅读活动也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比如有“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深圳读书月”、“江苏读书节”、“三湘读书月”、“天山读书节”、“三秦书月”、“书香龙江”、“书香八桂”、“北京阅读季”、“书香重庆”等等。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现实使然,从我国国民阅读的情况来看,我国与一些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时代要求,在依靠人才和创新求取进步的今天,学习和读书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更是国家崛起之需,中国的崛起首先需要的就是中国的文化崛起,只有硬实力而没有文化软实力很难在国际社会保持自己的地位,也难以获得相应的理解和尊重。国家提倡的全民阅读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已经为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全民阅读,也不能只在读书日读书,读书日只有一天,它只是一个对当下忙碌的中国人的友好提醒,读书日应该成为大家读书的契机,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只有被心灵感知了的东西才能真正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对一个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全民阅读不是一个人的阅读“狂欢”,它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全社会学习、阅读的良好氛围。“最是书香能致远”、“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更应该让全民阅读和学习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