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建的学校既伤害了学生也污染了教育良心

2016年04月18日 11:05   来源:中国青年网   张剑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内较好的一所初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然而,自2015年年底开始,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据记者调查发现,学校原址旁是三家相邻的化工厂,临近土地污染十分严重。(4月17日 央视)

  将学校选址确定在污染地块附近,这本身就暗含着巨大的风险,理应慎之又慎。然而,这起事件中,这样的风险不但没有得到科学的回避,其反倒在选址、建校、环评报告等多链条失守中将师生安全置于今天的危险里。 

  既然知道所选校址附近曾是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那么,在做环境评估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附近污染地块对学校可能造成的影响。然而,教育部门在做环境评估时却“巧妙”的避开了这一点,使得整份报告只考虑了氨氮、重金属、pH值等常规的污染物指标,却没有考虑到农药的成分,以至于整个环评报告出现重大瑕疵。如果说这样的错误是基于决策层的认识不够而造成,尚还情有可原,那么,后期的故意犯错则让人怒目三分了。 

  环评报告明确指出,校址北侧场地土壤和水已经受到污染,该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此块地在未修复前,该校不得投入使用。但蹊跷的是,这样的“提示”却并没有被相关部门当回事,其反而自作主张,在建校时公然抽取地下水作为建筑用水,建成后又不顾污染土块没有修复好的事实而强制投入使用。而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校址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比该校的施工时间晚了七个月之多。这种种乱象其实已经从侧面表明,所谓的环评报告其实不过是一道“做做样子”的必经程序,而至于它的最终结论如何,其实是没人关注并严格执行的。

  这背后其实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失守。没拿到环评报告学校就可以公然动工,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究竟去了哪里?明确规定地下水不能用,为何建校时却堂而皇之的抽取使用,教育部门、学校的良心又长在何方?记者通过简单调查都能够发现的严重问题,为什么当地的政府部门、当事学校却视而不见?其到底在掩盖什么?试想,如果这层层链条中,哪怕有一个链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事件也不会恶化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不该建的学校既伤害了学生也污染了教育良心。当务之急,自是启动必要的应急程序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该停课停课,该对学生进行医治则及时就医。但在被污染的教育良心面前,对真相的探究却不能由此而浅尝辄止。必须要弄清楚的是,从学校选址到投入使用,这所有不合常规的“行径”,到底是谁在“发号施令”?整个过程中,又是否有失职渎职、知错犯错的行为?这些,都必须由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并给民众一个信服的解释和明确的答案。否则,那些被伤害的孩子便不会是最后一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