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出“限童令” 能否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2016年04月18日 09:55   来源:解放日报   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史竞男 彭卓

  从《爸爸去哪儿》开始,国内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星二代”在电视屏幕上一夜爆红,拍广告、做代言、出席商业活动……在名利双收的背后,有隐私曝光的尴尬,有被过度消费的苦恼,还有被资本“绑架”的无奈。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限童令”能否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让真人秀节目回归正常轨道?

  光环盖不住“成长的烦恼”

  自亲子类真人秀备受观众宠爱之后,“星二代”似乎一夜之间被集结在了镁光灯中央。在“明星”光环的加持下,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成名的荣耀,还有成长的烦恼。

  对于亲子类真人秀的火爆,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晓妍分析,节目中的儿童形象成为带有观众情感印记的消费符号,随着“星二代”曝光度的增加,逐渐成为公众“围观”的对象。

  然而,成名无疑是把双刃剑,过早地进入公众的视线,虽然获得了名利,但孩子们无意识的言行和隐私却被曝光,甚至遭受非议。如有的被指“太成熟、心机重”,有的被指“霸道、蛮横”……这种贴标签式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乃至身心健康。

  儿童心理咨询师侯丽霞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决定,看孩子是否适合并且喜欢走什么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正好与孩子的特点相符合,对孩子来说就是好事,而如果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不利。”

  剑指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限童令”无疑给明星亲子真人秀浇了一盆冷水,“星二代”霸屏时代或将由此终结。

  其实,给跟风严重的明星亲子真人秀降火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同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在政策引导下,真人秀节目数量明显减少。

  同年9月起实施的新《广告法》也做出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进行引导调控,对于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大力扶持,对于缺少价值和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加以抑制。

  对此,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认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一般是针对数量比较多、市场风气不正的节目做出限制。“显然,明星大肆借助真人秀培育星二代并不在鼓励范围内。”

  专家指出,“限童令”并非要限制“星二代”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取消孩子成长的平台,而是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限童令”既是对名人子女的保护,也是对电视机前的儿童的保护。

  从事综艺节目投资的叶榕投资创始人黄历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会对综艺节目起到正确的引导及匡扶作用,也为尚未成年的孩子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