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儿童电话手表因为有定位和通话的功能,受到广大父母的青睐。这类产品大多被冠以“智能”头衔,以“安全”“便捷”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但就在最近,有媒体曝出,多款儿童电话手表存在安全漏洞,他人可通过技术手段对手表用户实现监听,获取日常行踪,甚至可以伪装出父母的来电号码。
随着儿童安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重视,以“监听定位”为主要功能的儿童手表及时地满足了父母们的这一心理。与此同时,关于这一产品的争议也从未停止。除了系统安全漏洞外,此前还曾出现过儿童手表“辐射超标”的声音。
主打“安全牌”的儿童电话手表,反而可能将孩子置于更不安全的境地,无疑让家长们都捏了把汗。报道中提到,修补安全漏洞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稍有研发经验的人员就能做到。而要确保产品的安全,关键却不在技术因素本身。
从厂商的角度出发,考虑产品成本天经地义。显而易见的是,技术上再简单,也还是要花钱的。在安全上的投入会抬升成本,很可能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没有强制规定和要求,理性的生产者肯定是“能省则省”。
另外,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关注的重点往往都是产品的外形、使用体验和功能上。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是关注不多,或是知之甚少。对于商家来说,迎合这样的需求对销量的提升立竿见影,更是没有动力在安全上多投入。
既然市场红火,众多商家一拥而上实属正常。但在群起分蛋糕的时候,市场监管部门不应坐视不管。如果始终门槛低下、乱象丛生,不仅难以起到确保用户安全的作用,一旦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乃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对其本身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其发展必然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新兴事物的层出不穷,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成熟的行业安全标准和监管制度立刻跟上,并加以严格落实,才能真正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