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语言贿赂”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叫声“同志”有多难?

2016年04月07日 06:38   来源:红网   余祖欣

  笔者到乡下调研时,有群众悄悄问我:“你们到底有多少处长、主任呀?怎么一介绍起来不是处长就是主任?”我只好如实说:“有的是副处长、副主任,有的只是机关里的一般干部。”(4月6日新华网)

  戴高帽、搞吹捧,如纪检监察报所称的这类“语言贿赂”现象可谓屡见不鲜,管你正副职、高低位,带书记的即是书记、带主任的便是主任,似乎一正一副之间总有面子上跨不过的鸿沟,于是乎人人倾向于“拔高”,却搞得群众无奈、疑惑,姓名尚未可知,听来尽是领导,难怪有些“傻傻分不清楚”。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已是多次指出称呼庸俗化的问题,“副职叫成正职”还在其次,甚至有的叫“老总”“老板”乃至“老大”,江湖气熏得好不浓烈。一些下级一见上级,瞬时态度大变,点头哈腰、一口一个“领导”;有的相互吹捧,或是套近乎、找门道,越叫级别越高、越喊越觉“亲切”。然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明确规定,党内要互称“同志”,且各级对于“同志”的称呼本就是有渊源,简朴、直白、平等,突显足够尊重与谦和,向来提倡。由此相较现状,称呼乱象屡禁不止,甚至接起了“地气”,不禁叫人疑惑,叫声“同志”究竟是有多难?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诚然,中国尚礼,称呼所及绝非小事,不少人何尝不是秉持一种“礼多人不怪”的人情观,却将其任意发展,用在了工作中、官场上,拿“名分”二字大做文章。“同志”二字看似亲切,但在不少人眼中却成了难以开口的“大不敬”,不妨直白些讲,刚入职的科员,敢叫局长“同志”么?下级汇报,敢叫领导“同志”么?一些人叫错了、叫小了,还要惹来批评乃至警告,不知不觉中竟还得罪了一些“大人物”,如此“同志”二字谁还愿叫?

  不可否认,“语言贿赂“确实有助于滋生官僚作风的陋习,而“戴高帽”一旦成为人之常情,再来扭转便也难上加难。其实,叫什么、怎么叫,在以往常常拘泥于纸面,也没见过对说在嘴上的称呼搞个处分、做个通报,而一些地方何尝不是“试水”过硬性要求,统一称呼“一头热”,结果不少人虽硬着头皮叫了“同志”,但口头叫心里不叫、各式吹捧依旧不停,正常称呼反成了走过场、形式,难以长续便也作罢。

  称呼“同志”非但不是不敬,其简单的称呼背后更代表了一种清正作风,不妨着眼当前,特别是一些省级、中央干部,从群众到媒体,何尝不是自然地直呼姓名、后加“同志”二字,而在日常场合,这些众人眼中的“大领导”,不也是做起了表率。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入湖南十八洞村,苗族大妈石爬专一句“该怎么称呼您”,换来了总书记“我是人民勤务兵”的回答,由此而来的歌曲瞬时响彻潇湘大地、暖人心弦,而反倒是不少“九品官”“地方一把手”,自命不凡、娇惯放纵,听不见奉承话便牙痒难耐,引人反感。

  且叫一声“同志”,这既是日常小称呼,也是作风大问题。其实,与其多做强调,不妨树典型、引自律,由上至下,逐步抓起,上级做示范、下级来看齐,叫“领导”不听、叫“老大”不理,叫“老板”直接批评,唯“同志”再作答应,隔阂与担忧便也要退却几分。诚然,称呼只是一种外在,思想才是深层,一颗风清气正的心、一双无欲无求的耳,又怎会爱听那阿谀奉承,又如何在意一句称呼,而那些在意乃至痴迷的,只怕该有些监惩净化一番。所谓“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此句置于此处愈发应景了,同志,你说对么?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