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之后,不少官员在出行方面与老百姓享受同样的待遇,两者变成了利益共同体,自然有利于改善公共交通现状
3月31日,浙江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在路上花了1个小时,因为没有座位,他站了一路。而浙江省民政厅一厅领导不会开车,早高峰没挤上公交又没打到车,就硬着头皮走了80分钟(4月3日《钱江晚报》)。
2014年7月正式启动的公车改革,去年在中央国家机关已经完成,如今正在地方层面积极推进,这次车改使得长期享受专车接送的厅级官员及部分处级官员不得不放弃专车改领公务交通补贴。从浙江车改情况看,不少厅级官员似乎不太适应车改后的生活。
对普通上班族而言,无论是在公交车上站一个小时上班,还是挤不上公交打不到出租车无奈步行上班,恐怕早都习以为常,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大城市生活——职工集中上下班,公共交通工具难以满足出行需求。笔者推测,随着地方车改推进,或将引爆地方大交通变革。
首先,这有利于促进公共交通完善。虽然之前某些厅官也坐过公交车,但只是偶尔乘坐,并没有全面体验公交地铁,恐怕没有完全发现优缺点,车改后部分厅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常态化,必然能发现更多问题,这有利于完善公共交通,因为厅官参与公共决策机会多,也更有话语权。
比如厅官吴鸿就建议早晚高峰时,公交车能发得更密集一些,“这样坐公交车出行的人,会越来越多。”当更多的厅官、处级官员经常乘坐公交地铁,无疑就有更多批评性意见或者建设性意见出现,会通过各种路径传达到有关管理部门,从而促进公共交通更方便、高效、舒适。
其次,这有利于网约车和出租车改革。车改后有相当数量的官员会乘坐网约车或出租车出行。比如一女厅官就让孩子帮她在手机里装了各种打车软件。当很多官员乘坐网约车出行,就有利于规范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或许能为网约车争取到更大生存空间。同时,也能促进出租车改革更合理。
尽管出租车改革方案和网约车管理办法由交通运输部主导,但很显然,地方政府仍有一定自主改革空间。由于网约车是个新鲜事物,管理经验不足,有可能干预过多。同时,出租车改革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当官员们乘坐网约车、出租车常态化,相信会站在老百姓立场建言献策,这比老百姓建议更管用。
再者,这有利于促进错峰上下班、改进城市交通管理。虽然不少城市已经提出或者实施错峰上下班,但实施情况仍不理想,比如由于政策鼓励不足,参与单位比较少。另外,城市拥堵往往还与某些道路出入口、红绿灯设计不合理有关。当官员们经常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就会发现很多交通管理问题。
过去,享受专车接送的官员们,一般不会在意公共交通问题,自然体会不到老百姓出行难。而车改之后,不少官员在出行方面与老百姓享受同样的待遇,两者具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有利于改善公共交通现状。期待城市大交通因为这次公车改革而有积极变化,变得更合理更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