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激活创新引擎 实现强军兴军新跨越

2016年03月15日 07: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评论员

  每一次重大变革的历史关头,都蕴含着创新图强的战略契机。在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之际,如何激活创新引擎、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步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事关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事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建设强大军队指明了方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军队建设的第一动力。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键时期。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军事领域的创新和竞争尤为激烈。我们要把握主动、赢得优势,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制胜之道就是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我们要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的短板弱项,突破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形成现代化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无不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克难,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从打破大军区体制,实行战区体制,到打破总部体制,实行军委机关多部门制,再到打破大陆军体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这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军队组织形态和军事制度的重大创新,并以此为龙头牵引和推动军事理论、技术、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多维发力、系统推进。必须下大力气抓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必须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必须下大力气抓科学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军队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抓人才集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必须下大力气抓实践创新,激发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让创新创造在座座军营蔚然成风。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以创新强军兴军,必须做好军民协同创新、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到即将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无不为军队改革创新提供了巨大机遇。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各方面都来热忱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就能为强军兴军创造良好条件、注入强劲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重要部署,人民军队必将不断开拓强军兴军伟大事业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