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省级党委和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每年进行量化精准考核,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创举。此次出台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更具体、评估更科学、处罚更严厉,过硬的措施,必将带来过硬的成效
农历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提出: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针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考核指标,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年度考核。
与省级党委和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每年进行量化精准考核,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创举。当前,扶贫工作已到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按中央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未来短短5年之内,每年要减贫1000多万人,任务相当艰巨。最难的是,这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基本上都地处偏远大山里,普遍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交通闭塞,教育、卫生、医疗服务都跟不上。刚脱贫的群众因灾、因病、因子女上学等原因再次返贫的情况也不少见。虽然与过去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比,现在贫困人口少多了,可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扶贫难度大得多。面对“硬骨头”,只有拿出硬措施,才能“啃”下来。
对各省区市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实际上以前一直都在做。早在2012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就印发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以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开发,落实扶贫开发责任。不同的是,本次考核办法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层级高得多。考核内容方面,2012年的试行办法较笼统地概括为组织领导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扶贫工作实施情况、扶贫工作管理情况4项;本次考核办法则明确地细化为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4大项,再细化为若干子项目,并引入第三方评估。
问责方面,2012年的试行办法对考核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次,对考核结果为D的省份给予通报批评;本次考核办法则规定:凡是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违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违反贫困县约束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低、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将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追究责任。可以看出,现在考核内容更具体、评估更科学、处罚更严厉。
这次考核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从省到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精准考核网络体系已经建成。多年来,由于贫困县在国家政策层面能得到更多倾斜,不少地方争戴贫困帽,害怕失去贫困帽。2014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着力考核贫困县领导班子通过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成绩,抽查评估交给第三方进行,从而从根本上转变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的政绩观。
过硬的措施,必将带来过硬的成效。7000多万贫困群众,一定能如期脱贫。(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俊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