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我想带爷爷回到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日前,一张请假条被杭州网友晒到网上,引得无数人大呼“任性”。而领导的批复也相当“给力”:“让年轻活出动静!”(据2月18日《北京晨报》)。
与日前引发热议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快忘了老公长什么样儿”等“奇葩”请假条不同,在中国这个“隔辈亲”特殊“国情”中,很多现代家庭的孩子虽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更是爷爷奶奶“心头肉”,尤其是多年以来,超过4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完全是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中长大,爷爷奶奶在留守的孙子、孙女面前俨然成了“亲爹亲妈”,付出了辛苦更付出了刻骨情感,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对于爷爷奶奶的感情甚至超过亲身父母,以“陪爷爷年轻”为由的请假条,在调动人们“泪腺”的同时,更能引起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传统孝道的“共鸣”,“奇葩”请假事由和单位领导“给力”的准假批复,更是社会共识的一个浓缩体现。
在我们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历史中,无论经济发展和现实社会环境如何变化,“隔辈亲”循环规律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孩提时代的顽皮可能会招来父母的拳脚,但却极少受到爷爷奶奶的责骂,童年少年的时光过去,孩提长大结婚成家,一门心思开始为养家和生儿育女疲于奔命,无论婚前男女如何狂妄不羁、养在深闺,一旦成家有了儿女之后,都要拼命打拼、操持家务,为家为儿女苦度岁月。在时间不知去哪儿的忙碌中,不知不觉已经成了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双重身份,“年轻”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不属于自己,尤其成了爷爷奶奶之后,在看到孙辈青春年华,怀恋“年轻”则成了不少爷爷奶奶抹不去的“忧伤”,而作为年过半百的笔者,虽没有成为家庭中的爷爷,但从小区孩子偶尔一声稚嫩的“爷爷”招呼中,依然感同身受。
应当说,任何一位爷爷、奶奶,在“隔辈亲”的传统伦理面前,他们在把毕生感情和精力奉献给儿孙的同时,更为这个国家和社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与贡献,儿孙需要孝敬,社会需要善待,国家更应当负起责任。带爷爷、奶奶去“年轻”,让他们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更应当成为文明社会的“标配”,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爷爷奶奶在把儿女培养教育成才,在孙辈身上倾注全部感情的同时,苍老的晚年生活并不太随心愿,儿女难以身边常伴,想让最疼爱的孙儿、孙女请假来看望自己更是一种奢望。城市的丰富多彩和电视荧屏上的“光怪陆离”,在尽力迎合年轻一族的同时,如何不会让爷爷奶奶们为失去的年轻感到遗憾,又如何不想重温一把“年轻”?
其实,爷爷、奶奶们的今天就是儿孙们的将来,当经济发展和社会物质、精神生活得到巨大改善和丰富的同时,无论政府、社会、还是青春焕发的年青一代,都有责任和义务让爷爷奶奶们越过越“年轻”,“隔辈亲”不只是表现在爷爷、奶奶对孙儿孙女的感情付出上,更应当成为年轻一代与这个年轻国家对老一辈人情感上的慰藉和待遇。因此,“陪爷爷去年轻”不应成为一张吝啬的“请假条”,而应成为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配”,没有一辈辈爷爷奶奶年轻时艰辛努力与付出,何来今天年轻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国家的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