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黑龙江“清零”处理释放环保积极信号

2016年02月19日 07: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黑龙江省政府主动“清零”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以此推动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的落实,值得点赞。环境保护是一场战役,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法必依,重点监管,铁面问责;同时,更要大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用大视野审视环保问题,在更高层面建设生态文明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决定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完善一批建设项目,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清零”处理。目前,相关核查核实工作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清理整顿阶段。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时引发公众焦虑,一些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也屡屡成为质疑焦点。尽管新环保法已经正式实施,但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受到多重因素掣肘,存在权责不对等的问题,环保执法仍面临诸多尴尬。环保之难,往往集中表现在执法难方面。在一些地方,与经济等许多硬指标相比,环保问题容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甚至还把环保问题视为招商引资的绊脚石,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在这样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政府主动“清零”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以此推动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的落实,值得点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想在地方层面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理念价值的宣讲固然重要,让环保执法“硬”起来更为有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经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我们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黑龙江省制订工作方案,“清零”环保违法违规项目,有助于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扭转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成为当地政府下决心改善环境的一个积极信号。

  环境保护是一场战役,对史上最严环保法绝不容许“耍赖”。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法必依,带头遵守环保法规,同时,还要重点监管,铁面问责,大力推进环保督政工作,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清零”违法违规企业,用最严的追责链条勒紧环保执法的缰绳,使环保行政能作为、必作为;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更要大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用大视野审视环保问题,在更高层面建设生态文明,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中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使环保更有刚性,未来更有后劲。(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袁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抓环保要“亮相”更要“亮剑”    2016年05月26日
  • ·环保听证需要听取不同声音    2016年05月26日
  • ·“假环保”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2016年05月05日
  • ·环保履职不能搞形式主义    2016年05月04日
  • ·环保有补偿,才能可持续    2016年03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