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距猴年新春佳节还有四天。中国人之所以对春天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代表着希望和变化。人们不仅热爱自然界的万物复苏,更期许社会和个人能有新的发展和收获。而在最近两天,也有很多新闻和“春”相关。其中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议论的有三个:呼格案追责结果公布,陈满无罪释放,以及春运出行添新元素。
前两则新闻涉及到司法纠错。就呼格案追责来看,其成为舆论场里的热议焦点是一个持续性的应有反应。呼格案追责是司法进步的典型性事件,但在这个事件里,追责结果未能得到网友的完全认同,其中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条线索,案件时隔久远,很多证据已经不存在,即便真的存在刑讯逼供和枉法裁判等行为,也难以进入刑事追责程序。因为法庭审判得看主客观要素,必须以证据说话。至于陈满案,因为陈满相信属于自己的正义春天一定会来临,所以23年来一直坚持申诉。最终,公平正义回归,他踏上了回家的征途。而现在,人们都在关注此案的后续环节——国家赔偿和相关追责程序的启动。可陈满案的追责也面临同样的追责瓶颈。两个事件都说明,我们的追责制度仍有细化空间,还须通过制度筑牢避免冤假错案的“防火墙”,否则进步带给民众的暖度就会打折扣。
从舆情来看,人们围观这两起事件,显然不只是为了事件本身的公平正义,更是为了关注它会给未来冤假错案的追责带来怎样的影响。要知道,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因此,这种关注,折射的是人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持续期待。从舆论发酵过程来看,它们也说明,围观就是力量,围观能够发现问题,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可能带来变革的春天。这个春天可能和你我都密切相关,所以值得期许。
再说春运大军。“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早已经不是新闻,但“民工结伴骑摩托四千里回家过年”却是新鲜事,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其实,民工骑摩托车返乡,不一定都是因为买不到票,其中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更方便。这种方便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下了火车,家住偏远地区者回家的路还很远,若骑摩托车,就可不必考虑最后十几公里的问题;其二,在过年期间,小城镇交通运力有限,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有摩托车,出行拜年更方便。于是,他们趁着城市推行禁摩令,从城市买了便宜的摩托车回家过年。而就在今年,铁路部门为摩托车回家的大军首开货运专列,让回家的暖度又多了新元素,这是一种进步。不过,从尊严和舒适出行的角度来看,要让春运增添更多喜庆氛围,我们要做的事情显然还有很多。
事实上,不管从横向看,还是纵向看,中国都不乏春天的故事。时间和实践也总能做出最好的诠释。春天在哪里?从宏观层面来看,春天在人民的心坎里。国家的面貌总会被个体看在眼里,读在心里,其印象冷暖分明。在改革时代,在前行路上,只有让个体对生活存在无限期许,国家才能有行进在春天里的美好故事。呼格案追责,陈满案再审,春运出行等等事情的变化,都牵系着人们对国家发展的评价和期待。国与家的粘性在个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有体现,惟有这些变化走心,国家前行才更有力量。
而从微观层面来看,春天也在人们的汗水和智慧里。于个体而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就是努力的空间。个体要过美好生活,就必须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春天从来不是叫唤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于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责任,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国家。这种责任填补我们内心的各种沟壑,考验着个体的价值观和智慧。
从这两个层面来看,人们有请春天,就是因为心中有无穷的期许和热爱!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