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征收拥堵费:不妨给城市治堵改革多一些期许

2016年02月03日 07:50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袁云才

  日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北京两会政务咨询会现场表示,试点征收拥堵费的政策正在研究,尚无具体的时间表。公众如何看待征收拥堵费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有53.0%的受访者支持征收拥堵费,但仍有68.0%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2月2日《中国青年报》) 

  北京有可能成为全国率先“吃螃蟹”征收拥堵费的城市,此一消息前几天刚见报时,即在网上引来褒贬不一的评价。媒体的问卷调查显示,支持者所占比例刚刚过半,且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怀有疑虑,折射出公众对这一试点政策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渴望治堵,并认同拥堵费确能起到一定的经济杠杆作用;一方面又认为其有很大局限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绝非什么灵丹妙药。

  事实上,纵观任何新出台的改革措施,能称得上灵丹妙药的,毕竟只是少数。原因很简单,若能如此管用且标本兼治,早就该普遍采用了,何须反复研究且作试点?现实中许多的改革措施,都是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故而,对于北京拟征收拥堵费之事,我们也不妨抱着积极的心态,对改革投以期许的眼光。这其中,有两个误区需要厘清。

  一是不少人觉得,借提高上路成本来治堵,会增加车主负担,是转嫁责任给车主。对此,深受堵车之苦的人都应想到,增加的负担完全可以在提高通行效率上得到弥补。前不久,滴滴出行和两家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北京每年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超过7972元,成为全国因交通拥堵损失最大的城市。这个统计是以时间损失来计算的。其实,车主每天被堵在路上的其他损失还有不少,比如油耗增多、吸入尾气增多、对精神状态的影响等,很多无形损失都无法计算。如果通过交纳一定的拥堵费能换来每天的畅通、快捷与神清气爽,其实是很合算的。

  二是有论者认为,征收拥堵费,应是在穷尽了所有办法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次等选择,不可当作首选“法宝”。此说初看有理,细想也站不住脚。姑且不论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拥堵城市为治堵已绞尽脑汁,比如上牌摇号、扶持公交、限货车进城、限单双号行驶、限外地车行驶等,就算还有很多措施“未穷尽”,征收拥堵费也可进行尝试。都说治堵是个系统工程,那么,我们就不能把治本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单项举措上,而要呼唤组合拳。所有组合拳都是由一招一式组成的,只要某一招确能解燃眉之急,起到一定的治标作用,又何必拘泥于顺序先后呢?

  可以说,对于交通拥堵特别严重的城市来说,征收拥堵费可能比限制单双号行驶更有效。问题的关键是,拥堵费该如何征收。在这方面,应该制定一个科学、精确的方法,而不宜笼统地征收。比如,若简单地规定一台车每年固定交纳多少拥堵费,就无法真正起到节约用车的作用,反而给人留下只顾创收的误解。而如果根据用油量或者车辆在城区的行驶里程来征收拥堵费,则治堵效果会明显得多。另外,收取的拥堵费做何使用,如何用于发展公共交通,也应有个阳光透明的细则。这些,想必都是政策研究者重点考虑的内容。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