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新华社3月5日)
面对李克强总理第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公众关心的话题有许多,希望得到的答案也有许多。而近几年来那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广大公众无不想听一听,“克强范儿”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底会给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现在,我们都得到了这个答案——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简称“三最”。
“三最”给了“舌尖上的安全”以保障,也给了公众以很大的信心。这并非虚谈。你看,“最严格的监管”是说给政府监管部门听的;“最严厉的处罚”是说给司法部门和不法商贩听的,这和2010年司法部门表示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死刑当判必判”如出一辙;而“最严肃的问责”是直接给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官员打了预防针,如果在监管上不作为,甚至是权力寻租,那么等待的必将是严厉的问责。
但是,客观讲,“三最”之后,食品安全问题未必就会戛然而止。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的反复较量过程中,权力监督必须要在方方面面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而且,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领域之多、涉及行业之广,也预示着,打造食品安全的公信力是一个极为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除了“三最”方面,笔者还期许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其一,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一定要和世界接轨,比如,同样产自麦当劳的麦乐鸡在美国含致癌物质,在我国却无此一说;一瓶在台湾有问题的饮料,到了我们这边是自由买卖……这样的看似有着“国情”待遇的标准,也容易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漏洞。
其二,食品监管人力和设施严重不足问题。据了解,在一些县域之内,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与全体人口的数量之比,甚至不足1:1万。一个县级地区,拥有几十万人,却只有可怜的一二十名监管人员,这样的监督力量怎能强大?有数据显示,全国80%以上的县均面临着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除了人员配备严重不达标外,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机构和检验设备也严重短缺。
其三,土壤和水污染问题,甚至包括自来水直饮无法实现问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曾透露,“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千万亩左右”。这使得许多粮食包括大米、小麦这样的主食都严重重金属化,甚至包括烟草,也有超标的重金属。水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地方说自己的自来水质量达到了欧美水平,直饮基本等于传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应该从每一个细枝末节做起。在“三最”原则的指导下,笔者相信,国务院在2012年提出来的“3-5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目标并不难实现,关键就要看政府部门应该下面如何去做。要知道,13亿人都已经擦亮了眼睛。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