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桑蚕首席专家研究员楼黎静不小心抖出了一个猛料:售价动辄数千、上万元的爱马仕、LV丝巾,其原料均价不过是50元,而且就产自我省的湖州。
生产一条丝巾所需的100克坯绸,经过一系列加工,成为丝绸的成品原料,再加工为内衣、围巾等,打上世界奢侈品的牌,转了一圈又回到中国消费者的手里。
乍一看,这似乎很让人沮丧,同样是坯绸,我们只能卖50元,人家经过深加工能卖上万,中国制造业不够争气,这是肯定的了;中国消费者不理性,任人宰割也很容易成为指责对象。你买的是丝巾,其实只是牌子。
这样的丝巾买得值不值呢?从原料成本看自然是不值的,但从其市场认可度看,又不能简单得出不值的结论。大多数奢侈品都有原料成本背离其售价的情况,有些奢侈品的原料成本甚至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但并不影响全球消费者对它们的追捧。纠缠于值不值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指责消费者不理性、盲目、甚至崇洋媚外也于事无补。愿意掏这个钱的人,看中的也不是原料,更是设计、加工以及其身上附着的品牌价值。
所以与其去羡慕人家的吸金能力,纠结于跨国公司的贪婪,不如想想,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人家手里是宝在我们手里却是草。人家能点石成金,我们只能论吨卖,这固然是浙江制造的痛,但换个角度思考,这其实也是浙江制造的机会。50到上万的售价差距表明,浙江制造的提升空间远比想象中的要大,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潜力透支、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湖州坯绸产量占全国30%、世界总量的1/4。近年,平均每年出口的坯绸约1.5亿到2亿米,但附加值普遍不高。这么大量的出口,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一个档次,湖州的丝绸产业的未来就不可估量。而在浙江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着的能量也是惊人的,其中的机会也是海量的。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正逐渐转向中高端,这样的供给不是多了,而是严重不足。一个马桶盖能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浙江制造没有理由袖手旁观。传统制造业的成长空间不是太狭窄了,而是宽敞得很,浙江经济的未来不是透支了,而是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机会不是没有,问题在于怎么去把握升级。走老路,已经证明了将越来越难走,只有新路才有发展的可能。你不走,别人就会走,你不进别人就会进。浙江制造有先发优势,但能不能保持下去,还有赖于未来怎么做。此次省两会,创新问题被屡屡提及,正是因为看到了浙江制造中存在的短板,看到了浙江制造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巨大潜力。
中高端市场是更讲规则、更讲品牌、也更有忠诚度的市场。这个市场也需要更精心的经营、更可靠的信誉和更丰富的时代内涵。消费者并不傻,消费行为中暗藏着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密码。是继续走以量取胜的老路,还是华丽蜕变以质取胜?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这条路又不得不走。只有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有从容转身的空间,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