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首访中东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6年01月26日 10:50   来源:中国网   陈向阳

  正值辞旧迎新的寒冬腊月,应沙特国王萨勒曼、埃及总统塞西、伊朗总统鲁哈尼邀请,习近平主席于1月19至23日对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2016年首次出访,为中东“冬去春来”、“由乱转治”、迈向和平发展带来希望。习主席此访成果充实、影响深远,具体有以下六大意义。

  一是完善外交布局,填补“出访空白”,展现“全球战略”。

  回顾将近三年的“习近平外交”,出访为其重要一环,其辛勤耕耘与高效行程几乎“面面俱到”,涵盖了中东除外的世界各大地缘板块。由于客观原因,中东是习主席出访最晚的重要地缘板块,之前因为中东战乱不已、时机不成熟,故而未能成行,而现在出访时机则相对成熟。一方面,习主席出访中东可谓“姗姗来迟”,是在出访世界其他地区完了之后方才成行;另一方面,“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前正值中东大变局的“拐点”,加之“伊朗核协议”达成并生效,国际社会解除了对伊朗长时间的经济制裁,“后制裁时代”的伊朗商机无限,中东酝酿新局面,习主席出访“来得正是时候”。由此,习主席出访基本实现了世界“全覆盖”,中国的“全球战略”轮廓显现。

  二是藉由经略西亚北非“板块”推进“大周边”战略。

  “大周边”是中国崛起的地缘战略依托,其包括六个“板块”,可谓“4+2”,其中“4”为核心,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2”为延伸,包括南太、中东。近来来中国外交着力深耕“大周边”的四个核心区域,同时拓展两个延伸区域,习主席出访中东即为佐证。

  三是跻身大国“中东博弈”,增进“中东话语权”,发挥“正能量”。

  当今各主要大国无不投身中东事务,中东堪称检验“大国成色”的“试金石”,其中:

  美国对当今中东乱局难辞其咎,奥巴马着力于“亚太再平衡”,对中东不负责任地“甩包袱”。尽管美国相对减少了介入,但仍不失为中东问题的“主角”,包括牵头组建“反恐联盟”,借助中东盟友伊拉克、土耳其、约旦、沙特、以色列等,打击“伊斯兰国”,干预叙利亚问题等。

  欧盟加大介入,特别是在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之后,其重点为反恐与打击“伊斯兰国”、参与叙利亚问题和谈,以及试图从“源头上”缓解难民危机。

  俄罗斯“趁虚而入”,普京趁美国减少插手之际,军事介入叙利亚问题,持续空袭“伊斯兰国”,不仅维护盟友叙利亚政权,而且力争中东乃至全球反恐主导权,并且意图“声东击西”、转移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注意力,缓和与西方的矛盾,缓解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单一经济体,中国也到了进一步参与“中东博弈”的时候,习主席此访可谓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有所作为、发挥独特作用。

  习主席于1月2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阿盟总部发表《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直面“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指明中东“由乱转治”的“三个关键”:一是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二是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三是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四是加大经营“一带一路”的关键一环与重要驿站。

  中东作为“一带一路”的结合部与汇合地,尽管政局动荡、恐怖与极端主义肆虐,安全风险相对最高,但也蕴藏着很大潜力,“一带一路”因而成为习主席此访的“关键词”,并且倍受三国欢迎。

  习主席在阿盟的演讲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牵引、推进中阿未来合作的“四大行动”,强调中阿双方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他指“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他强调“一带一路”延伸之处也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五是针对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热点地区,彰显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中东外交”,反衬西方大国的强权霸道。

  习主席郑重承诺,中国愿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他强调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反观美国在中东的表现,实乃投机取巧、不负责任,如在叙利亚问题上蛮横干涉、武装反对派、顽固要求当局下台,在反恐问题上迷信武力、固执“双重标准”等。

  习主席此访塑造了雪中送炭、迎难而上、负责担当的“中国角色”,与唯利是图、巧取豪夺、煽风点火、逃避责任的美国形成鲜明对照。

  六是中国稳健进取、义利兼顾、趋利避害的“中东策”基本成型。

  中国政府在2016年新年伊始发表了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倡议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习主席出访三国进一步确立起中国的“中东策”,其特征主要有二:

  一是双管齐下、扬长补短。“扬长”又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发挥自身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优势,以“经济外交”和“一带一路”拓展中东,并且深受各方认可,如习主席提出的“大手笔”——“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其次则是中国在中东处于相对超脱的有利位置,正可藉此从中斡旋、多方周旋、劝和促谈、促进问题的政治解决;“补短”即在安全和平问题上加大投入,如中方将提供3亿美元援助用于与阿拉伯国家的执法合作、警察培训等项目,帮助地区国家加强维护稳定能力建设。

  二是公道正直、负责担当。如习主席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根源性问题”,其不应被边缘化,更不应被世界遗忘。国际社会既要推动复谈、落实和约,也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二者缺一不可;他还强调叙利亚现状不可持续,“停火是当务之急,政治对话是根本之道,人道主义救援刻不容缓。”针对当地空前严重的难民危机,他宣布中方今年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