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剩产能,考验中国市场发育成熟度

2016年01月25日 15:37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钢铁、煤炭行业去过剩产能,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去过剩产能,既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最重要实质内容之一,也是建立真正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必然要遭遇到的转型难点。钢铁和煤炭产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产业,是国家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因此,这两个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经济计划部门格外的关照,优先得到了大量资源,以致超常粗放发展,形成今天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

  有数据表明,2015年前11个月,中国重点统计钢企累计亏损已达531.3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917.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4%,为工业行业最低水平。重点统计的101家企业中有51家亏损,亏损面创本世纪以来最高水平。有媒体报道说,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下,去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已有所下降,而这也是自1981年以来中国钢铁产量的首次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8.03亿吨,同比下降了2.3%;生铁产量6.9亿吨,同比下降3.5%。尽管如此,中国生产总量达12亿吨的钢铁产能仍然是供大于求。受庞大的产能拖累,钢铁市场行情一路下跌,钢铁生产企业忙于维持,难以为继,由此就更谈不上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种类和质量,提高生产流程和工艺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

  按照中央政府安排,钢铁行业要在近几年已淘汰的9000多万吨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而煤炭行业则必须较大幅度压缩产能,停止审批新建煤矿、以及以新增产能为目的的技改项目。这样的安排和要求,对于钢铁和煤炭行业来说,无疑是异常艰巨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钢铁和煤炭行业,以往就是政府财政的钱袋子。许多地方政府“捂产能”的背后,就是对昔日政府调控价格的“反弹”还抱有幻想,希冀保住这些曾为其下过“金蛋”的母鸡,有朝一日再为政府噼里啪啦大下其蛋……但是,以中国市场发育情况看,这种由政府恣意挥手决定市场价格的事情,恐怕难以再三发生。当然,这也并非是政府想与不想的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结构已经无法再持续扭曲下去。

  除此之外,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过剩产能,也确实面临着实际问题。不论什么行业的产能,其背后都存在着劳动力与投资问题。去过剩产能,也必然要随之裁减附着在产能上的劳动力,也必然会产生相关投资与周转资金方的利益归属和补偿问题。因此,如何安置因去过剩产能而裁减的劳动力,如何在去产能的同时确保银行等投资方以及市场交易各方的基本利益,是去过剩产能的关键点。

  按照中央政府安排,去过剩产能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并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对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金融机构,则要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以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相关产权交易市场。这些安排和措施是否奏效,是对中国市场发育程度和成熟程度的考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