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不”中东政策力促断交风波复平(图)

2016年01月25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冯创志

  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开始分别访问中东沙特、埃及、伊朗三国, 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谈到,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1月23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外媒称,中国中东政策给中东吹来了新风。

  沙特和伊朗因为沙特处决了一名什叶派宗教人士而演变成两国断交风波。而接着,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后,巴林、苏丹、阿联酋、科威特步调一致地选边站在沙特一侧,与伊朗隔岸对阵。新年伊始,海湾地区飘散起浓郁火药味,一夜之间,中东似乎上演了一场孤立伊朗的外交情景剧。有媒体称,以沙伊断交为标志,中东局势将会朝着更加混乱与血腥的方向发展。接下来,沙特有可能改变以往幕后操纵的做法,亲自操刀上阵,直接介入叙利亚乱局;而伊朗也有可能因此卷入,二者在第三国发生局部冲突的概率将大大增加(1月10日环球网)。这突如其来的中东外交断交风波令世界高度关注。很快,媒体也把关注点投向中国,认为沙特伊朗断给中国出了大难题。

  这个话不无道理。众所周知,中国进口的石油,伊朗与沙特均是大头。有资料称,2014年,沙特向中国输出石油占中国当年所进口石油的16%;而伊朗当年向中国输出石油占中国当年进口石油的8.91%。这两国合计当年向中国进口石油数量占中国当年石油进口量的约25%。因此,当沙伊交恶后媒体对向中国石油供应能持续纷纷表怀疑。从这个角度而言,沙伊断交对中国是个遭遇。

  针对断交事件,中方表态反映了三层意思:一是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二是要求各方在反恐问题上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三是最重要的是,中方愿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与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这后一段话表明,面对沙特与伊朗交恶断交风波,中国不再只当看客,而是决心以积极态度介入调和,当然调和途径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美国总统奥巴马领导下的联邦政府针对沙特和伊朗对立升级的状况首度表态,称美国将在相关问题上保持“中立”。此举旋即招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沙特的不满。美国表态两方兼顾有其利益考量。在2011年波及中东各地的民主化运动“阿拉伯之春”中,而且,民众要求民主化的运动同时波及了沙特,沙特一度时间面临君主体制遭到动摇的危机阿拉伯官员称,美国的这一姿态可能会促使沙特对伊朗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那样可能破坏美国力图结束叙利亚、也门及伊拉克等地的教派冲突的努力。不少官员称,美国希望推进外交努力,解决持续近5年的叙利亚内战。中国对伊沙交恶不当看客,既有国家利益需求,当然,与早些年相比,中国的石油输入国不仅局限于伊朗和沙特。2000年以来,中国进口原油的十大来源地分别是沙特、安哥拉、安曼、伊拉克、俄罗斯、委内瑞拉、阿联酋、科威特、哥伦比亚。除了中东,中国也向北非、东欧、南美进口石油。今后可以加大从北非、东欧和南美地区石油进口的比例,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当前石油价格大约是38美元一桶,中国可以适当多进口以用于战略储备。

  2014年中国从安哥拉进口石油已占13.8%;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达10.74%。多渠道进口,避免吊死在一国。但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不会因此而放弃伊、沙石油资源。因此关注两国变化及与维护两国关系也会一如既往。

  此外,在一带一路中,中东作为世界交通的要冲,是非常重要意义路口。伊沙交恶,会出现拥堵,诸如伊朗往昔是俄的势力范畴;而沙特近年则是美国在中东的好朋友,甚至是盟国。伊沙恶斗,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中国作为一个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介入协调,可以超脱现存政治格局的束缚,有利于在两国在中东促和,中国在中东说话就有人听。

  分析这场外交风波,就地缘政治来说,可能是对十多年来地区格局反复微调的一次阶段性重整。过去15年,美英等西方国家主导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三场战争推翻了三个政权,更在无形中结束了两伊和沙特三足鼎立的中东三国格局。本·阿里、穆巴拉克等人的谢幕,以及西亚北非之乱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对中东格局的一次次微调。反复微调之后,沙特并没有实现独大之梦,伊朗反倒不断上升,特别是伊核谈判的收官给伊朗经济松绑,全新发展空间摆在伊朗面前,这恐怕是沙特不愿看见的情形。长期以来,沙特始终忌惮伊朗的军事实力,怀疑伊朗拥有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核技术,警惕伊朗在原油市场上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现如今,通过这样一出外交牌,沙特不仅叫板伊朗,更可重整阵营,测试亲疏,为打破“海湾双雄”的地区格局试试水。因此这仅仅是场开幕剧。这场罕见的多国外交战,影响深远,不会停留在“口水”层面。虽然大多数预判都排除了兵戎相见的可能,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正在高度堆积,并可能触发多维度的格局调整。

  另外,伊沙交恶像早年索马里那样的海盗现象也会重现。再次,伊斯兰国势力与中国国内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勾结,也是一个値得重视的问题。可见中国适度介入两国协调中东促和,是基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作为安理会成员国的责任。

  其实,谓之遭遇,很多时刻也是机遇。中国之所以在第一时间表态“愿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也是看到了机遇。一带一路,在中东获得积极响应。开解这两国矛盾有利于推动中东和平稳定,令中国在中东增加外交份量。同时多年来在中东问题上中方从来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各方容易接受。中国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往往需要实力与时机。中国成为第二经济体成为径济科技军事強国就是实力。军事打击伊斯兰国和外交进程的持续推进,不可能不受到沙特和伊朗对抗升级的影响。而今,伊朗和沙特交恶尽管为中国所不愿看到,但既然已成事实,中国完全可以凭着自身的实力和外交政策去感化调和各方。此次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伊朗之前,先行对沙特进行访问,明显有意是在说服沙特,使沙特放弃与伊朗的纠纷,从而给伊朗送上一份大礼。此前伊朗正忙于执行签署的核协议,无暇或者没有精力对付沙特的挑衅,但沙特似乎是有备而来,频频对伊朗使出招数,意欲与伊朗摆开阵势大干一场,但自从中国公布习近平出访沙特、埃及和伊朗的消息之后,加上外交部副部长先行访问上述三国之后,沙特与伊朗的外交冲突,相对于一周之前的剑拔弩张,现在似乎是风平浪静,恐怕与中国的调和息息相关,伊朗和沙特对中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国不会坐视伊朗与沙特交恶。另外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国决定向巴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将为巴勒斯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支持。中国对中东的政策己在中东产生了影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