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乱象丛生 网友:弥补监管漏洞

2016年01月22日 07: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3个月利率8%,最高能到16%,而且随时可取”;“实力雄厚、政府补贴、国资系公司担保”……据报道,在上海的一些社区里、道路边、写字楼上,近来冒出不少从事投资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金额信息服务”公司广告。而在这背后,一些理财公司通过“绕圈圈”,把投资者的钱汇到自己公司的账户上;也有一些理财公司通过签署协议“套连环”来规避监管,给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埋下隐患。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资质参差不齐的理财公司层出不穷,并通过各种方式从投资者手里“敛财”,与市场监管不力和投资者不成熟有直接关系。网民建议,应树立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完善理财公司和相关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督促市场主体审慎、合规地开发设计理财产品,确保理财产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理财乱象丛生

  有网民指出,在很多城市的超市、商场等,均有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出没,或张挂宣传图片,或设立柜台咨询。一些西装革履的理财经理或顾问,刻意夸大投资回报、回避投资风险,向退休职工、老年人等销售理财产品。

  在网民“守易V离谱”看来,不管理财公司如何巧舌如簧,造成投资人巨大损失都是有损职业道德的。一个理财责任人首先实践的不应是自己的理念,而是保证客户的资产不受重大损失。

  网民“逍遥散仙”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受到各式各样投资信息的误导,进而承担了极大的投资损失,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并连累大批亲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教育缺失,对金融产品风险认识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产品销售人员为追求利益,根本不顾客户家庭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水平推销产品。

  弥补监管漏洞

  专家认为,对于线上的P2P平台,监管已经出台相应办法。对于线下的第三方理财公司,监管不应只管有牌照的“正规企业”,不能让那些没牌照、经营范围不包含金融业务,但有金融属性和实质行为的企业成了漏网之鱼。

  博主“财蜂”表示,由于金融涉及大众的资金安全,所以必须保持谨慎。任何人都要尊重金融市场,才能在利益的诱惑下保持头脑清醒。市场金融机构应正确引导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意识,以维护市场稳定。

  网民“5082624703”称,理财公司在设计和发行理财产品过程中,应提供全面、完整的理财计划相关信息,包括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网民“5082624703”还称,商业银行应科学合理地测算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测算方式,审慎、合规地开发设计理财产品,确保理财产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网民“心问”建议,应进一步强化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的监管理念,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加强销售监管、处罚违规来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此外,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加强销售环节合规监管。(记者 赵东东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