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历与就业率倒挂 缘由何在?

2016年01月20日 07:40   来源:红网   雷钟哲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发布《201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00%,硕士就业率不及本科生。(1月19日《华商报》)

  不惟硕士就业率不及本科生,从整体情况来看,似乎还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倒挂的现象。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88.76%,硕士毕业生90.97%,本科毕业生91.61%,高职(专科)毕业生92.74%。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学历越高的人才越是稀缺人才,稀缺人才当然更容易找到就业的岗位。原因无他,“物以稀为贵”嘛。可是现实社会呈现出的无情悖论,似乎跟传统认知拧了个儿。不过仔细想想,相悖也有相悖的缘由。

  首先,就所有岗位而言,也有金字塔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量总是少于中低端人数的数量。换言之,博士、硕士的岗位,总是少于本科、专科。金字塔尖必然容纳不下塔基那么多的人。所以,学历与就业倒挂,并不是说高学历人才不再需要,而是说各个学历层次的毕业人数与其对应的就业岗位不相匹配。这是倒挂的一个原因。

  其次,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不适合接纳更多的高学历者。比如制造业与重化工业相比,前者就需要更多的熟练工人,后者则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当前大力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就为高学历者拓宽了更多地展示才华的空间。

  再次,倒挂还有一个认识上的原因。一般而言,高学历者数年寒窗,当然希望会有一个更为理想、更加体面的工作,但当这个愿望一时半会难以寻觅的时候,也需要相应改变一下就业思路,先就业,再择业。先“委屈”一下自己,暂时从事和自己心理预期出入较大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历练、一种积累,对走好人生之路好处多多。当然,也会减少倒挂的发生。

  总而言之,学历与就业倒挂,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个人在选择深造的时候,就应将职业生涯设计进去。而社会,也应该给高学历者尽量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促进他们就业,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