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巡视组巡视了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中央部委、事业单位,发现了一批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于被称作“部长”、“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1月19日澎湃新闻网)
所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称呼称谓及其常用语境的改变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它从侧面表现出使用者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社会整体语境的转变。“老板”、“董事长”等特定词语原本仅存在于企业环境中,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类特殊称谓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拓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干部队伍内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江湖气息浓厚,喜欢别人叫他“老板”、“BOSS”、“老大”,个别地方甚至衍生出一套“逢上必叫长”、“称正不称副”、“见官高叫一级”的“官场称谓学”。当上级不再是引领工作、指导思想的“领导”,而成了发放工资薪水的“老板”,折射的不仅仅是称谓上的“世俗化”,上下级关系间的“庸俗化”,更凸显出个别行政机关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上严重的“散漫化”、“不严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但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眼中自诩“业务”专精,或是长期不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活动,或是走走过场,把党建工作当成可有可无之事;有些单位党组织建设极其落后,“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个别单位出现了有党员而无党组织的“怪相乱象”。在这种极度不严肃、极其散漫的党内工作环境中,个别党员干部习惯于被“称长叫总”,不习惯于被叫做“书记”也就在所难免了。
放任“世俗化”称谓在党内蔓延,无疑就是放任散漫化的党内生活继续发展,放任拉帮结派、圈子文化、官僚主义思想在党内蔓延。试问一个长期只见“老板”、“董事长”,不见“书记”的单位,如何真正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放在首位?试问一个身家前途、工资收入均系于“老板老大”,仰人鼻息、休戚与共的下属,又哪来的底气提意见、提监督?试问“讲义气”的“兄弟哥们”间,又如何拉得下脸面来批评与自我批评?
要治好称谓“世俗化”这个“社会病”,关键要抓住强化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党建工作决不能搞特殊、搞折中,任何党组织、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应该把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从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用好“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武器”,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铲除官僚主义思想、圈子思想等落后腐朽不良思想在党内的生存土壤,引导形成严肃活泼、高质高效的党风政气。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