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起跑线”上不能再输了

2016年01月18日 07:44   来源:红网   张宗辉

  中国追求足球崛起,从3岁小孩开始抓起。去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10年内中国要建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内地不少中小学也已经推出足球课。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幼儿关键期足球》,教材中包括小班、中班和大班阶段的足球教学内容。根据教材,中班幼儿将学习运球摆球,大班幼儿则要学会扣球过人。(1月17日《京华时报》)

  国足最近连尝败绩,球迷难掩失望情绪。然而,输了比赛,不能输了信心,因为我们还有新生代,我们还有后备军,今天的孩子们,就是明天的希望。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对幼儿足球高度重视,中央出台方案,学校设置课程,现在又有了专业教材,这些都催促着我们重拾信心,踏踏实实地从幼儿足球这一基础抓起,因为国足的失利,也是“起跑线”上的失利,我们不能在“起跑线”上再输了。

  不可否认,中国足球已然陷入低谷,从表面上看这是国家队“输了”,但从深层看,则是中国在少年足球的“起跑线”上输了。的确,一个国家足球的强弱,需要看基础的强弱,欧洲足球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足球早就成了欧洲学校的必修课。而中国足球之所以萎靡不振,很大原因在于青训体系不完善、校园足球滞后,特别是幼儿足球成为一大“短板”,使得足球人才输送青黄不接、捉襟见肘,只能“矮子里拔高个儿”,导致顶尖人才愈发稀缺,这是中国足球整体下滑的根源所在。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认识,也曾经有行动。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还远不够富裕、外汇紧绷绷的时候,就狠下心派出了第一支留学巴西的“娃娃军”。可惜的是,虽然日后那批孩子大多成长为国内球迷熟悉的一代球星,却没能挽住中国足球江河日下的颓丧,急功近利地靠一掷千金引进国外大牌教练和球员,除了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人傻钱多”的暴发户名声外,也没有改变中国足球的水平。此后,随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兴起,“足球学校”一度蓬勃发展。不过从2000年开始,足校数量就开始下跌,踢球的人越来越少,后备人才不足成了中国足球发展的软肋。

  诚然,足球人口越多、基数越大,后备人才越充足,足球事业发展得越好。这里我们可以比照韩国,韩国每个区都可以找到“足球教室”,孩子们从4岁开始就可以学习足球,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就这样从小被培养起来了。这一切重视,源于韩国足球发展的基本理念:足球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足球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而反观国内,我经常看到各种报道大肆宣扬:恒大又投入了多少多少钱买下了某著名外援,阿里也花大血本打入足球圈……但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一条新闻说,哪支俱乐部为培养少儿球员出了多少钱。

  为什么没人愿意去抓青少年足球?就是因为培养青少年足球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但,我们不要忘了,想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国家足球队,首先要有的,是成千上万围着足球奔跑、有兴趣与热爱的孩子。国务院新的足改方案中提出的中期目标,就是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这实际上就是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特别是幼儿足球的呼唤。众所周知,人生的黄金时期就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孩子接触足球,学习足球,既能增进他们对足球的兴趣,也更助于提高他们的足球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方案、学校设置课程、专家提供教材的综合契机,下大力推广青少年足球特别是幼儿足球,花大力气熏陶养育足球娃娃,发现选拔有天赋、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才,为中国足球发展提供更宽广的“沃土”。

  足球发展就像金字塔,塔基越大越深厚,塔尖才能越高。完善的足球发展体系,应该是职业足球、青年足球、少年足球梯次配备,这就好比是足球金字塔的“塔尖、塔身、塔基”。如今,我们加强少年足球培养,就是拓展“塔基”,巩固“塔身”,如此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国足球的“塔尖”早晚会星光熠熠、光彩照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