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省级大考,竟然出现了这么多作弊行为!……难道刚出台的‘考试作弊已入刑’形同虚设?”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课统考—播音编导类专业基础课笔试刚刚结束,就有网友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爆料:有艺考培训机构利用手机传递答案,考场内外串通作弊。(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课统考,承载着多少艺考学子的梦想。因而,对于这样的省级大考,人们唯一的祈望就是公平公正。然而,近日在陕西师大长安校区艺考点,却惊现“考场内外串通、以手机传递答案”的“作弊门”,让这种公平公正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来,这个名为“咸阳艺考交流”的QQ群委实不可小觑:开考仅3分钟,即有考生将试题拍下传出。不过40来分钟,群管理员“黄老师”即传出疑似名词解释的信息。稍后,另一名群管理员“王老师”发出一串疑似选择题答案的数字和字母,并疾呼“能看到的快抄”,真有点进入临战状态的意味。
当然,这绝非该QQ群“自娱自乐”,而似与艺考点联袂上演的一出“双簧”:明确禁止考生携带手机入场的艺考点,却仍有相当部分手机“漏网”,以至于某些考生获利颇丰。开考1小时,即有考生回应“已抄到了答案”,另有考生炫耀“抄到20多分”。尤让人惊诧的是,这些作弊动作似乎在半公开状态下进行,为不少考生所目睹,甚至有考生还听到了手机铃声。
偶现一部手机,或许称得上疏漏,若干手机进场,且像模像样的发送信息,就只能谓之默契了。同理,那位“黄老师”发送名词解释也非他本人所说,是闲着无事,而似在做“规定动作”。当然,大喊“快抄”的“王老师”,与其说“开玩笑”,其实更像“发指令”。若笔者分析无误的话,场内场外似乎已经构筑起了一条“通道”。而正是凭借这条“通道”,双方合演了“二龙戏珠”,只不过此“珠”非必珠,而是高校艺考所应有的公平与正义。
应该说,“西安蓝艺”久负盛名,称得上系各高校艺术类专业教授的“集合体”,而此艺考培训机构正是其旗下分支。显然,基于培训老师与艺考点监考老师之间的“嫡亲”关系,若构筑这样一条“通道”,自然是“小菜一碟”。因试题为考生从现场发回,故可以初步判定考题未在考前泄漏。因而,现在应当查的,是手机如何带进场?疏忽还是默契?多名考生作弊,是没有看见还是不想看见?艺考点的乱象是作弊人太狡猾,还是监考人员渎职?抑或果真是人为构建的“通道”?若为后者,这个链条又“连”着哪些人,不应该一一厘清么?
即便事后查明,艺考点与该培训机构没有利益关联,也不能否认“通道”的存在,只不过缘于“默契”而已。然而,其危害并不亚于权钱交易:且不说“作弊门”营造了事实上的不公,让另一些优秀学子饮恨考场,即使是由此获利的学子,也注定让其人生蒙上阴影。同时,不少高校艺术类专业的骨干教师、教授,既是博士生导师,又是培训指导老师。此前的培训生,有些或许就是今后的门生。试问,这种师生共同“作弊”的经历,对于高校的学风,对于学子的潜移默化,会有什么样的示范意义?
因而,对于这条贯通考场内外的作弊“通道”,不管是利益垒就的也好,“同道中人”的默契也罢,都应坚决堵住。对涉及人员,该入刑的入刑,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从而还艺考以“清平”。而只有在公平公正环境中选拔的人才,才能无愧地由此去开启自己的艺术人生。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