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甘阳被李思涯殴打 有辱斯文

2016年01月11日 07:06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邓海建

  近日,一则“甘阳遭该校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掌掴”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称,2016年1月7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年度教职工会议现场,甘阳院长被该院一名青年教师李思涯打了几记耳光。据称打人事件起因是甘阳“拖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该事件是高校广大青椒艰难处境的折射”。 (1月10日《广州日报》)

  若没有真相佐证,仅凭情绪化标签逻辑,估计很难为青年教师掌掴老院长事件判出一丝正义分。颇具反讽意味的是,肇事者还有个“斯文在兹”的公号;而按照学校官网的说法,“在李思涯动手打人时,本院另一名教师谢肃当场开始散发与会议内容无关的材料,同时有非本院人员到现场进行拍摄。”掌掴事件有预有谋、甚至还有网红般的套路,如此表演式冲冠一怒,以牺牲老院长的尊严为代价,果真能实现解救高校“青椒”艰难处境之目的正义?

  一则,高校虽非净土,但毕竟还有些斯文在兹的意思。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动辄拳脚相向,动辄暴脾气上身,纵使忍无可忍,果真别无选择?二则,约架对辩也好,网传檄文也罢,就算要引发舆论关切,还有更多可“作”、可“秀”的路径,选择暴力人身伤害的方式,表达听似煽情的宿怨,不说道德高蹈,于法治底线来看,恐怕亦无法轻易放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抛开双方之间的是非恩怨,起码掌掴事件本身应是一起悖谬的闹剧。

  教师与院长,首先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当然也有管理对象与管理者的关系。就算从后面这层关系上说,似乎有点身处弱势一方的意味,但也不是身为弱势者每一次抡起的拳头,就一定能推演出悲辱不堪的抗争史。法治轨道之上,尤其要警惕的大概就是两件事:一是不诉诸程序,而诉诸情感;二是不信任理性,而信任私力。高校“青椒”的处境如何是一回事,如何反思并改变这种处境是另一回事。不然,穷苦就可以成为横扫一切公序良俗的最牛借口,弱势者作奸犯科简直就有了天生无罪的护身符。这样的世界,别说公平与正义,还有道理可讲的吗?

  诚然,“青椒”是网络上对88万名(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对于高校“青椒”的生存语境,近年来的关注与思考并不少。落实到高教深改与高校反腐进程中去,不少旧秩序在被打破、不少旧平衡在被改良——但凡平心静气一些,评价也好、晋升也罢,或许也不至于连个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表白高校“青椒”处境,自然无需耳光响亮。以“全武行”剖心明志,如此暴戾,反倒失了话语权,不免令人深感失望。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