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孩政策要丢掉管控的面孔

2016年01月07日 07:06   来源:武汉晚报   房江清

  昨日媒体报道,今后我国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这是在“准生证”制度实施多年后,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大变革。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多年层层加码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生管理模式,必然会走到历史终点,而与之相对应加载在人口管理上诸多的审批、服务等捆绑,不解自松,比如户籍制约、搭车办证等等。此次中央规定生育两孩子以内的,不实行审批,这可视为推进计生彻底简政放权的信号。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会给长期以来对基层形成的计生压力带来极大的缓解,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形成的社会矛盾,还会更多地节省行政成本和公共资源投入。

  计生工作的重新定位,赋予其更充分的公共服务特色。比如,决定规定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显然,这更符合政府治理社会的大趋势。

  不过,具体到执行层面,计生工作从突出管理到突出服务转变,除了工作理念需要转型之外,服务的方式也需要改革补位。如今免费“三查”中查病的目的,还是为了让育龄妇女配合查环、查孕,并且其过程通常都是社区、村通过行政的手段或者出钱,组织育龄妇女参与,服务带有被动性。至于孕情监测,通常都得不到孕妇的真心配合。此外,诸如婚检、出生缺陷筛查,反而因为不利于计生管理,而由强制改为自愿,由于观念落后,再加上费用不菲,真正检查的少之又少,导致十多年来新生儿缺陷率持续上升。

  二孩政策后,地方控制人口增长的压力减轻,计生“被服务”的格局不再,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投入与保障的动力如何维系,值得考问。此外,相当多的婚育群体不再是管控对象,愿不愿意接受相关的服务,根本取决于这些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本身是否具有福利性质。比如,从婚检、孕检到幼儿监测再到妇女的生育机能维护等等,政府能不能承担服务供给以及买单的角色?毫无疑问,这不仅仅只取决于地方的意愿,还需要通过法规、制度等形式加以固定,并打通计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之间的渠道,赋予计生服务相应的成色。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