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外围耗损,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2016年01月06日 13:37   来源:光明网   然玉

  近些年,一批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而好消息是,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发布,有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率。(1月5日《中国企业报》)

  “约60%的科研经费用于开会出差”,这一数据其实并非首次公布。其之所以再次被广泛提及,一则在于,全国科技经费投入连年持续走高;再者则是因为,体制对“经费分发模式”的改造尚未完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众自然有理由担心,科研经费低效使用的格局,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改善?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分配科研经费,从来都是先决性的。它决定了科研过程的产出,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等等。

  开会出差的花费,是否可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对于这一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很多差旅费用、会议开支,的确是由特定的科研项目而发生,对此似乎确实应该报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不少科研单位,以开会出差为由,以虚开发票为手段,大肆套取科研经费……在一个极端的案例中,曾有某科研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

  个案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却也提示了一种普遍性的风险。由此看来,全国万亿之巨的科研经费,多达六成用于开会出差,显然是不合理的。且就现实来看,多头管理的权力局面,以及充斥其中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自一开始就为科研经费的浪费提供了土壤;再加之,缺乏一套健全的预算、会计和审计机制,又使得花样百出的套取科研经费的行径一再得逞。即便如今出台了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但是要彻底填补过去的监管漏洞,显然还需要时间。

  财务管理技术层面的完善,对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无疑至关重要。而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应该改变,科研经费投放过于集中的状态?一直以来,绝大部分科研经费,总是被定向投给了大学或公共科研机构,由此导致企业科研输血不足、停滞不前。而在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当下,充分发挥企业自主研发的意愿和潜能,又尤其显得重要。这事实上提示我们,要以合适的方式,将更多科研经费投向服务平台或“孵化器”,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研创能量。

  可疑的“开会出差”,从来都算不得是严肃的科研,其顶多只能算是外围科研而已。惟有进一步唤醒企业自主研发的活力,实现高校科研、企业科研的协调发展,同时努力完善对科研资金的体系化、链条化监管,才能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创造出更为可观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