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能总靠媒体曝光改变代课教师的命运

2016年01月04日 15:34   来源:光明网   段思平

  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宋玉兰这一辈子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一百多元,但她喜欢孩子,说“我离不开孩子们”;乡亲们也敬重她,说“她是小山村不灭的蜡烛”。(1月2日《北京晨报》)

  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却拿着仅仅150元的微薄月薪,代课教师宋玉兰带给我们的情绪体验,早已超出了感动的范围,更多的是心酸与沉重。当然,我们也都知道,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代课教师这个群体。

  对于代课教师,现在有两种舆论倾向都值得警惕。一种是冷嘲热讽,认为工资这么低,还赖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并不是谁强迫的结果,只能怪其自己,主张由代课教师自谋出路;一种是过度拔高,认为代课教师都是道德高尚、无私奉献的人,应该全部给予转正。

  实事求是地说,代课教师多半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他们未必就不会离开这个行业。很多代课教师在这个行业耕耘了很多年了,当年还抱有一线转正的希望,但随着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大量并无大学学历、甚至不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转正希望已经彻底落空。但无奈青丝熬成白发,也确实也没有进入其它行业的能力了。

  这就是代课教师面临的无奈现实——进无法转正,退没法转行,唯一的希望就是政策照顾,而政策照顾往往又来自舆论关注之后。近年来,很多媒体都曝光过代课教师的故事,很多报道最后都推动了代课教师待遇的提升。因此,我也可以想象,媒体曝光之后,宋玉兰所在的陵川县会给予回应,补发欠薪、大幅提薪、代缴保险等等。但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宋玉兰,在无人关注的社会角落,在当年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时做了教育事业的一块砖,现在却成了一些部门眼中的包袱,他们该怎么办呢?

  对此,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只是在舆论压力下才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对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正,对愿意离开的代课教师给予清退赔偿,对仍然继续做代课教师的,至少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一份工资。这些事情做起来,真的很难吗?说到底,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并不缺少政策、财力与执行力,需要的,只是一点诚意罢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