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距离阅兵已经过去了117天

2015年12月31日 07: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隽辉

李隽辉

  地铁6号线的显示屏里,还能看得到“9·3”阅兵的画面,还能看到那些只属于夏天的消瘦坚毅的脸。电视中,他们以点、以线、以面的形象轮番出现,在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播放中,乘车的人早已习以为常。此时,距离阅兵已经过去了117天。

  -----------------------------------------------------------------

  至今,我都记得阅兵场上消瘦坚毅的脸。早在7月中旬,我就进驻了北京北部的“阅兵村”,与参加训练的官兵一起吃住,拍摄受阅部队在日常训练中的一举一动。闷热的7月,在偌大的训练场上,参训的战士们就像一个个被输入了指令的机器人,严格、无条件地执行着每一条指令,每个人都要求自己的动作完美。

  训练场上可以看到战士们超越人类极限的各种行为,有的战士为了练习“眼神”,可以直视太阳40秒以上;在持续一上午的拔军姿训练中,从方队中抬出晕倒的战士是家常便饭。有的人为了能参加训练和最终的检阅,“轻伤不下训练场”变成了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因为谁受伤休息了,替补就会顶上,受伤的人很可能失去最终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机会。极高的个人荣誉感支撑和激励着他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在这种近乎失去个体化特征的反复训练中,每个人都像是一部机器的齿轮,一张照片的像素。

  与阅兵的威严荣光不同,11月底海南三亚的“海天盛筵”,则是完全不同的场景。活动举办的地点是一个填海而成的港口,这里有游艇、有奢侈品、有艺术品展览、有世界小姐也有晚上的派对酒会。我参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官方酒会和活动,一路上混迹在“富豪”与各色“名流”中间,看着他们谈笑风生、互换名片、举杯饮酒……并从中顺利地寻找了一些“计划中”的画面。但在最后,我参加完官方组织的一次签约活动才意识到,其实这个派对活动,只是主办方整体计划中很小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作为形象宣传、客户答谢甚至舆论的发起和制造,“海天盛筵”达到了目的,媒体追求的眼球效应已经被这场精明的派对所利用和消化。

  很少有人留意到,歌舞升平的不远处,是一个停了几百艘渔船的码头,活动中有一个公益项目,是为港口中的渔船和渔民投保。但直至活动结束,渔民们也并不知道自己被这个派对活动“援助”了,他们还是重复着百年的作息时间和传统,每天中午拉着满船的海货回港,从游艇旁经过,以最近的距离观看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高端生活方式”。海货卸上码头,巴掌大的螃蟹只卖15元钱1斤,活的。

  12月底,正是作年终总结的时候,深圳滑坡事故发生了。到达事故现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现场拉起了封锁线。我踩着田里的庄稼,摸进了事故现场旁边的一家工厂,随后混进一支抢险队,进了现场。路特别难走,加上随时有可能被人发现,所以在进去的那一刻,我就决定当晚不出去了。

  从武警交通部队的一处高地往下望,6米深的大坑内厂房的屋顶已经裸露出来,武警战士、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在下面忙着打洞寻找生命迹象。从当时获得的各方面信息来看,这里最有希望救出生还者,但这是一次让人希望逐渐破灭的等待。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晨6点,没有人获救,随后该区域救援宣告放弃。天亮了以后,我才看到被掩埋的现场有多大,上百个挖掘机一刻不停地工作,耳边全是柴油发电机和挖掘机马达的轰鸣声,一个人站在望不到头的红色泥土上,甚至有一种慢慢下陷被吞噬的错觉。在现场的几天中,偶尔会看到有家属散落在救援现场,他们不能做任何事情,很无助。

  几天后,我回到了北京。回家的路上,地铁6号线的显示屏里,还能看得到“9·3”阅兵的画面,还能看到那些只属于夏天的消瘦坚毅的脸。电视中,他们以点、以线、以面的形象轮番出现,在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播放中,乘车的人早已习以为常。此时,距离阅兵已经过去了117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