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促改革,百姓得实惠

2015年12月22日 09:43   来源:解放日报   封寿炎

  日前,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首次降税同时启动:中国将对自韩国进口额44%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将对自澳大利亚进口额85.4%的产品实现零关税。

  这条短短的新闻,比多少长篇宏论都更能令消费者精神振奋。有过海外旅游购物经历的人,都体会过中国游客海外扫货的气势。一些热门国家地区的热门商品,简直就像国内的春运火车票一样被疯狂抢购。然而洋货虽好,但辗转到海外购物成本也很高昂。海外旅游花销甚巨,扛着一大堆东西,漂洋过海舟车劳顿也无比辛劳,至于商品的售后服务、侵权维权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在自家门口就能用大体相当的价格,买到这些来自海外的商品,那对老百姓来说,这是多么实实在在的大实惠啊。

  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就是通过质量和价格竞争形成市场机制,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最高效率、最优化地配置资源。要实现市场的这一功能,首要前提就是要打破市场壁垒,解除人为束缚,使市场成为开放体系,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反之,没有开放的市场体系,就没有资源的自由流动,壁垒森严、画地为牢的封锁式市场,容易导致资源错配、垄断盛行、竞争不充分、效率和活力低下,久而久之,经济和社会就可能萎靡不振,发展乏力。

  总体而言,我国的市场体系不是过度开放了,而是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一些人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或者打着保护产业发展、保护经济安全的旗号,或者危言耸听地渲染开放之后的严重后果,利用一切手段阻挠、抵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有些人主张,对海外商品和服务设置严苛壁垒,征收高额关税;在国内市场上,一些行业和经济领域被高度垄断,一些地方设置种种或明或暗的羁绊,甚至直接用行政手段封锁本地市场、限制本地商品服务外流、抵制其他地区的商品服务进入。这类主张,在表面上从来不缺乏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细究本质,归根到底是狭隘的利益本位主义作祟,就是不惜牺牲国家的、社会的、群众的长远利益,也要维护某些企业、某些群体获取的既得利益。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急剧深化,国际范围内的一些自由贸易协定,其目标也早已超越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自由贸易,有望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时间里,极大地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形势逼人,如果一个经济体拒绝开放,拒绝参与世界经济体系,未来就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实际上,违反经济规律的市场封锁行为,或许能一时维护既得利益,但从长期来看,必然在市场规律的威力下遭遇失败。市场的力量,定会寻找各种管道,去突破违反市场规律的人为封锁。对海外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消费者就会选择用脚投票,出国扫货或者通过海淘网购海外商品。其后果,就是既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关税收入,又导致购买力外流,对国内市场釜底抽薪,并阻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当代中国和亿万人民的命运。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国力获得迅猛增长,经济和社会全面收获巨额的“世贸红利”。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正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的现实依据。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不但在宏观层面上指导国家战略,在中观层面上指导企业和行业发展,还在微观层面上,给老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优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物美价廉的韩澳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