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大家谈]打造全球共通的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

2015年12月22日 08:00   来源:中国网   邱明红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大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并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点主张。在三天的“乌镇时间”里,中国再一次向全球传达了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和中国主张,引起了各方普遍共鸣,尤其是中国所倡导的“网络命运共同体”、“网络主权”等富含中国智慧、全球视野的新概念,得到了各方强烈的反响。各方普遍认为网络主权等新的治理话语体系是中方对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的中国贡献,有利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互联网安全的全球性挑战,梅德韦杰夫在发言时呼应习近平的主张,呼吁要建立“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性标准”。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国家治理的新领域”,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各国也都不遗余力的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维护自己本国的网络安全,但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却坚持着治理的双重标准,对其他国家的互联网安全不置可否,予取予求。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首先就表现在没有一个共通的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没有一套通行的网络安全规则,各国都“自扫门前雪”、“自唱独奏曲”。因此,要想在未来的全球互联网治理过程中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的目标,国际社会应该首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 打造一个共通的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真正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构建网络主权、网络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体系,倡导打造全球共通的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拥有超过6.5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互联网的重要力量,中国正在向“网络强国”迈进,因而必须要在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话语体系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妄图以这个‘最大变量’来‘扳倒中国’,我们在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现在看来,必须要把网上斗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高度重视起来,抓紧干起来,讲究战略战术,坚持下去,久久为功。” 互联网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网络话语权,习近平此次高调宣示这一新概念、新提法,再一次让中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至少让某些国家在对中国网络言论自由方面的诋毁会有很多的顾忌,因为这是事关我国“主权”的大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将互联网战略提升为国家的顶级战略,2014年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在该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要把中国建成网络强国”。在这次乌镇大会的演讲中,习近平表示,在“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从现阶段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现状来看,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共通的治理话语体系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有其必然性和合作的紧迫性。互联网在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以网络域名为例,中国目前使用的网络域名几乎全部由美国控制,全世界13台根服务器,一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台均为副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所有主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现有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更是成为全球公害。各国都普遍需要在互联网治理领域加强合作,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必须要共同担责、共同发力。各国需要在坦诚沟通中化解分歧,凝聚共识,搭建起一个全球共通的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在共识中求共建、共享、共治、共赢。

  从未来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治理需求来看,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共通的治理话语体系,制定共通的规则和沟通协作机制,符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互联网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已经认识到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并已展开积极行动。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之际,也是将“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作为与沿线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积极推进与沿海国家的跨境海底光缆、多边双边跨境光缆、卫星通信设施等的建设。从全球来看,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工业领域,机器人、3D打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农业领域智能农业、生物工程更是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在社会领域人们的生活、思维、交往方式等都深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从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这种趋势和治理需求来看,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共通的治理话语体系,制定共通的规则和沟通协作机制,已经成为各国亟需探讨和研究的大议题。

  在未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必将日益增强,逐渐增长的互联度也将产生互相交往和互相依赖的复杂形势。在互联网话语权上,也将产生更加激烈的争夺,在斯诺登“棱镜门”事件以前,美国一直在指责中国、俄罗斯等国对全球网络安全的所谓威胁,而自己却打着反恐的外衣进行全球监听,实际上是在全球维护自己的“互联网霸权”。美国凭借着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先技术而牢牢掌握着世界互联网的话语权,并在线上线下对全世界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在斯诺登事件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美国的这般“真面目”,因而国际社会对中方提出的一系列诸如网络命运共同体、网络主权等加强全球互联网合作及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治理话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许和认同。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随着各国在互联网治理上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的深化,相信一个能够体现各国利益的互联网治理话语体系必将造福各国人民。

  要深化各国在互联网治理中的务实合作,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全球共同的治理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妥善管控和化解分歧,决定世界未来的不是分歧,而是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才能有共建、共治、共享的规则和对话机制,也才能够实现共赢,真正打造一个全人类的“网络命运共同体”。

  (邱明红,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