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卫工受辱事件频发。12月3日,湖北黄石3名清洗路面的环卫工因弄脏路边车,被车主打伤;11月17日,山东临沂7旬环卫工被打骨折并遭拖行百余米。盘点一年来,全国各地环卫工被殴打、被辱骂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有人谴责打骂者,有人同情环卫工,但此类事件并未停止出现。据调查,目前我国环卫工人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家认为,环卫工多为临时工、农民工,以中老年人居多,社会地位低、流动性大等现状是其不被尊重的重要原因。(12月17日《工人日报》)
环卫工重要吗?如果让人们对城市里的工种进行一个依照重要性的排序,环卫工恐怕要排在很后面的位置。但反过来,如果一个城市里边没有环卫工,带来的问题恐怕要比缺少其他很多工种的后果,更为突出。
尽管如此,不管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城市,还是一般的县城和乡镇,环卫工虽然可以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但这种稀缺性相关于环卫工的工种、岗位,并非具体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环卫工完成工作,不需要太强的劳动技能,没有学历层次作为门槛,可以轻易替代,唯一对这项工作补充人手构成阻碍的因素是,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社会地位太糟糕。
环卫工工作任务重,劳动环境差,工资水平却不理想,这固然与上段所述的环卫工岗位容易找到替代者相关,但在制造行业、服务行业之中,其他很多同样易于被替代的岗位,工资基准却要超过环卫工。实际上,环卫工的薪酬水平及劳动环境陷入“双差”,与城市市政保洁的运行管理模式有着更密切关系。
国内各地的环卫部门(或城管部门)及基层的街道或乡镇,多将市政保洁整体发包,保洁费用维持在很低的标准。这种情况下,承接外包项目的保洁公司通常以临时雇佣的方式,很低薪资雇佣45岁以上甚至已超出退休年龄的无业劳动者。这些劳动者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另行择业的难度很高,因而在劳资关系中毫无议价主动权,只能被动接受计件工资式薪资标准与繁重的清扫任务的搭配,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指定的清扫指标,就自行加班(当然也没有任何加班费用)。非但如此,环卫部门和保洁公司也不按法律法规要求,为环卫工缴纳保险及购置道路交通意外伤害保险,基本上不考虑改善劳动环境,不发放劳保物资,防暑费什么的,自然也是奢望而已。
环卫工的劳动待遇、生存环境,长期以来没有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比如前面提到的基层单位压低市政保洁报价,保洁公司聘用环卫工不签合同、不买保险,市政环卫劳动环境恶劣,等等,无论何时何地,都极少见到劳动部门主动介入其中,像关怀暑期学生工等群体那样关心环卫工的权益和利益。另一方面,包括劳动部门、环卫部门在内,很多部门只有在五一劳动节及春节前夕,才会模式化的安排走访、看望、慰问环卫工。这些部门的官员口口声声说着尊重劳动,呼吁市民尊重、关怀环卫工,但其实际行动传递的信息却不是这么回事。
这种情况下,环卫工自然很难生发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只是因为生计压力而疲于奔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环卫工一看到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饮料瓶,就赶紧停下手中工作,尽快夹走饮料瓶;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环卫工清扫、倾倒垃圾时有些毛毛躁躁;可以解释为什么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很少见到衣着干净的环卫工……各种因素归结起来,会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诱发市民与环卫工的冲突。
每当环卫工受辱的事件发生,并经过新闻媒体、社交网络等舆论通道传递后,大多会呈现一边倒的对侮辱环卫工的当事人给予谴责的态势,外加对当事环卫工的深切同情。近年来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了部分商家挂出标牌,愿意为环卫工续水,提供歇脚的场所,这样一种可喜的现象。但要看到,导致环卫工劳动待遇和生存环境恶劣,社会地位极低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在清扫垃圾的自动化设备逐步增加投放的当下,环卫工要保住现有的岗位,显得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