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不高,为啥市民感觉物价不低?兰州市今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幅度公布。今年以来,兰州市CPI涨幅一直在“1”时代低位徘徊,表明物价水平处于平稳运行态势。可是,有市民却表示:“我听新闻说今年物价低位运行,但真没有感到东西便宜了,现在拿上100元在菜市场走上一圈,分分钟就花掉了,贵的菜还不敢买。”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工作人员就CPI数据与市民感受之间的“反差”进行了解读。食品、房租、衣着、就医等价格在上涨,数码产品降价,买车养车成本降不少。(12月17日《西部商报》)
CPI数据跟老百姓的感受“脱节”,其实是个老话题。相关数据的公布,常引发公众讨论,甚至有人还会像上边提到的那位兰州市民一样,以亲身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困惑。老百姓可能不太懂CPI,但他们每天都在消费,对市场上的一些价格变动都清楚得很。
老百姓的感受和统计数据为什么会有“反差”?通过专业人员的解读,相信很多人都恍然大悟。CPI是一个综合数据,反映了众多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是对各种价格因素综合考量后得出来的——有些领域的价格上升了,同时有些领域的价格却下降了。居民的感受虽然来自亲身体验,实际上由于各自的消费特性,往往只是对单一领域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难免“以偏概全”,难以反映出CPI的整体状况。
不过,老百姓的感受却依然值得政府部门引起重视。以此次兰州的数据为例,在CPI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中,唯有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累计下降1.2%。众所周知,老百姓不可能天天买车、买电子产品,但每天都要吃饭、穿衣,有病有灾还要去医院,这些才是老百姓须臾不可离的日常消费,也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哪怕汽车降价再多,如果食品价格涨了,大多数普通百姓或许还是会对CPI不太满意。
这个新闻带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对包括CPI在内的与民生明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政府部门不仅要公布,更要及时做出详尽的解读,以此来释公众之疑。这既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是树立政府部门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需要。在这方面,兰州统计部门做得不错;其二,政府要多关注衣食住行、医疗等跟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的价格波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处于合理区间。比如,在食品价格的构成当中,运输费往往占了较大比例。如果清理运输方面的某些不合理收费,同时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就能降低成本,进而降低物价。市民感受与CPI有“反差”也折射出民意期待,物价结构更合理了,这种“反差”就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