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回升,特别是近来上涨较快。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4日表示,这一轮肉价上涨是对近两年多来大幅下跌的修复,市场供应不会出现明显短缺。(8月4日 中国经济网)
春夏两季,本来是肉类市场的平淡季节,尤其是进入暑热节气,市场上肉类消费通常会有所减少,价格一般也会相应下跌;然而今年的猪肉价格却“淡季不淡”,一改前几年低迷态势,自一季度末以来价格节节攀升,近期的猪肉价格全国许多地方已创出历史新高,并有继续上涨的态势。目前,全国猪肉价近三周连涨近15%,其中,浙江地区涨幅近达50%。猪肉价格“串高”,“涨声”响起,猛涨身价的“二师兄”令普通居民神经绷紧,难怪有人戏称:多年不见的“猪刚强”又回来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猪肉价格上涨,这是一种市场自身修复行为,是有一定道理。笔者以为,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与此前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由于近三年来尤其是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特别是大小养猪场出现了普遍出现亏本现象。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贴补政策,但还是有相当多养殖场(户)含泪关门倒闭,即使坚持下来的养猪场,面对猪贱行情,也只能削减饲养量,减少母猪存栏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事实上已经造成年初仔猪供应偏紧,猪源出现明显减少的市场现象。六、七月,海关查处僵尸肉走私的新闻,诸如“70后”猪蹄、“80后”鸡翅、还有40年前“僵尸肉”等资讯持续发酵后,老百姓对冷鲜肉尤其是进口冻肉存在一定信任危机,必然影响到冷冻肉进口数量,而这也为生猪价格上涨预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近来全国许多地区蔬菜价格也与猪肉价格同步上扬,菜价上涨也令“猪刚强”更加刚强。接下来时间,特别是进入9月份旺季以后,肉品的需求量将更大,而让养殖户再养猪增加出栏量短期很难实现,生猪价格或将还会继续在高位运行,甚至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猪肉涨价对许多老百姓的生活将有一定影响,并可能带动其上下游相关商品价格(比如肉制品加工)上行,其他肉类价格也可能会连动反映。一句话,“猪刚强”或带动下半年CPI持续温和回升。
尽管猪肉市场供应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短缺,但做好猪肉市场保供工作与生猪市场监测工作却不能掉以轻心。一年多以来,CPI走势总体保持平稳,前期甚至是保持低位运行、先降后升态势;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处于多年以来的低位运行,但其是否仍将持续还是存在许多变数。猪肉、蔬菜等价格变动对CPI影响较大,一旦CPI在下半年出现过度上涨,无疑对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带来相当难度。不少人担忧,肉价上涨或将拉动通胀回升,可能制约未来货币宽松空间,并影响宏观政策走向。
笔者以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持续偏低,对经济稳增长可能不利,进而影响消费热度,但过度上涨同样也是一个挑战。虽然,周期性的猪肉涨价对CPI并非起关键性作用,过于忧虑也非理性;但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类价格对于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小,尤其是要防止价格激烈波动,因为这对持续稳定畜牧产品生产也是负面多于正面,过去我们曾经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那种“一哄而上、猛涨猛跌”的市场怪圈。我们还是处于保民生角度,多措并举地稳定好猪肉市场及价格走势。“二师兄”身价啊,你还是慢些涨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