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什么创新创业可以在以色列如鱼得水?

2015年12月11日 0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据说,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以色列之外的第一所本科分校,将正式落户我国广东汕头。这所学府在国内的知名度虽不如美欧一流高校,但其研究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却早已得到公认。以色列理工学院不但拥有数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至少创办过一家公司。

  以色列的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却出了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诺贝尔奖获奖总人数的20%;平均每1844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个是创业者;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公司的总和;以色列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居全球第一。

  为什么创新创业可以在以色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如鱼得水?根据媒体报道和相关研究,以色列人从小就鼓励孩子勤学好问、不怕困难、敢于创新。即使是在强调服从和等级的军队中,以色列人的等级观念也并不强,他们更加重视在艰难的境遇中独辟蹊径,士兵甚至可以经常与长官平等对话,提出改进的建议;而在公司中,上下级之间打破常规引发争论和争吵,更是家常便饭。

  更加重要的是,以色列人似乎认为失败是一件寻常事。以色列航空前总裁雅尔·沙米尔说,在以色列,失败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不可接受的。创业者不会因为失败而被鄙视,正因为如此,以色列人才乐于冒险,提出并实践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不担心形象因此受损。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完满的东西,总是像缺了点什么,作用却不会衰竭。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才会勇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才会不怕失败,并由一点点的细小改进,汇成一代代的蜕变进化。

  不过,倒也不是只要不怕失败,就可以不顾一切向前冲。创业要冒险,但必须是理智地冒险。创业面临的往往是生死考验,大部分项目大多只有一次机会。要存活下来,理智比蛮力更重要。即使不能彻底想明白,至少像商业模式、骨干团队、创始人股权结构这种最重要的问题,得先弄弄清楚。

  而那种先上马后看路的创业办法,就像篮球运动员把自己扔在半空再寻找篮筐一样,只适合科比、乔丹等少数天才,并不适合主流大众,在这个融资已经不再火热的冬天,尤其如此。(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忱)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以色列政坛格局与大选前瞻    2014年12月05日
  • ·“以色列版”腐败的成因与教训    2014年05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