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少“金”,不够诚心?

2015年12月11日 07:21   来源:广州日报   

  围观

  苏州大学新一届本科生奖励结果揭晓,不少原有奖学金项目变为不再发放物质奖励,或仅有1元象征性奖金。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取消部分奖学金后,学校增加了出国留学专项奖励,以及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奖助学金额度。苏州大学之举立即引发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弹:有奖无“金”,问过学生没?

  能够出国留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学校还是应该把主要的资源放在鼓励学生立足本校,认真学习上面。任何时候,学校工作的立足点,还是要面向大部分的学生。

  显而易见,奖学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奖学金的数量本身,对有些学生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对有些学生来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心无旁骛,一心学习而没有精力去兼职的,家境又不那么好的学生来讲,奖学金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反过来又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更重要的是,奖学金能够表明学校的一种态度,表明学校是嘉许那些努力学习的学生的。如果奖学金成为象征性的,那么学校的态度,对于学生而言,也就可能会成为象征性的,这对于学校的学风建设是没有好处的。受损失的不仅是那些优秀的学生,还有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反过来又会增加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我还想问一下苏州大学校方,把学生的奖学金变成象征性的,有没有征求过学生的意见。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奖学金又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这么大的事情,不征求学生的意见,无论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还是从实质正义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妥当的。(周云)

  赞:谁说奖学非得用“金”

  在这个人们的胃口被各种奖金不断撑大的物质时代,苏州大学“有奖无金”无疑是一次众目睽睽的“逆行”。冷静下来,你有没想过:学习非得用奖吗?奖学非得用“金”吗?

  从前,谁家孩子学习优秀不优秀,一进家门就知道,一张张大红奖状总被父母贴到家中最显眼的位置。许多人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就这么一直接龙张贴,足足贴了一面墙,一张也舍不得撕去。要是学校“有金无奖”——给几块钱而不给一张纸质奖状,恐怕许多孩子还不乐意呢。长大了,务实了,可以理解,只是奖励本身,可以用物质奖励,也可以用非物质奖励,未必要定于一制,谁更重要还不一定呢。不信且看,等到你大学毕业,写求职简历,你是注明自己在校得过多少次、多少等的奖学金,还是写拿了多少奖金?你不会傻到把金额写进去,用人单位也不会关心你拿了多少钱。这说明什么?更多时候,非物质的肯定更有价值,更为社会所承认。所以,大学生要有点眼光,不必汲汲于“金”。

  人生进入大学阶段,都成年了,学习也不再是父母强迫、老师干预,而是作为走向社会前的知识、技能、素质储备,为将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打基础。认识到这一点,学习就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学校奖不奖学、奖学有没有“金”都没那么重要。(连海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