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宏宇
“奖学金居然只有一块钱,还不如不发呢。”近日,一位苏州大学的学生在网上吐槽。这也让苏州大学的奖学金成为了热搜词,今年,不论是“学习优秀奖”还是“专项奖”,该大学各个学院的奖学金金额统统都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对此,苏州大学一名班主任老师表示,“学校现在在转变一种观念,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但不应该‘以获得奖金’作为求学的目标。”(12月8日《现代快报》)
众声喧哗之下,一元奖学金制度到底是好是坏,的确很难论定。毕竟,不同的人想法不一样,这是众口难调的,有人认为好,也肯定有人认为不好。不过,在决定发一元奖学金之前没有征求民意,学校拍脑袋就决定了,似乎就不妥了。一则,对一些贫困学子来说,奖学金的存在,很可能帮他们解决了很多生活的问题,全部变成一元,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二则,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增加了500万元,与削减的奖学金数额一致,这是否算用在刀刃上,值得追问。
这些年,教授治校、学生参与治校的呼声此起彼伏,而一些学校,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比如《北京大学章程》,就规定北大学生享有调查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老师是否可以评上教授、老师著作是否涉嫌抄袭等权利,而与此类似的是:南开大学在校务委员会中为学生代表设固定席位,而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则有“学生校长助理”。这意味着,学生参与治校,正成为一种流行的做法。
在高校内,奖学金制度不可能最完美,但可以最民意。让学生部分参与治校,尤其是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情应征求他们的意见,应该成为高校管理者的行动自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