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要求设站单位“不得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12月7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1985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我国建立了博士后制度。悠悠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全面开花结果,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也进入了博士后工作站,并将此作为炫耀身份、捞取学历甚至沦为个人“镀金”的灰色场所,不仅破坏了严谨求实的学术研究氛围,也颇为社会公众所诟病。国务院这一禁止性规定,打破了在职官员用公共资源抹红的迷梦,为年轻且富有活力的人才保留上升的空间,实为人才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没有任何理由不为之点赞。
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下,“学历崇拜”一直在官场比较盛行。当然,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注重研究,本来是可以提高决策能力以及依法办事水平的好事。但是,一些官员将“高学历”以及在学术界谋个“位置”、挂个“名头”,当成了“唯一追求”,有的热衷于成为“专家”、“学者”、“教授”,有的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甚至弄虚作假,不断去“猎取”更高的学历,包括进博士后工作站。但是,领导干部的主业毕竟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应该谋政策落实,谋创新创业,谋环境治理,谋百姓福祉,谋社会安宁,等等。其实,领导干部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除了徒有虚名,其它实际价值并不大甚至根本就没有。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很多领导干部进博士后工作站搞研究往往都是在职身份,并没有卸下自己必须承担的行政方面的具体工作,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其行政事务繁杂、工作任务繁重,他们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抽出专门时间去从事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从而实现博士后的应有价值。因此,党政机关干部与其在职入站博士后,倒不如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做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而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面临着党的十八以后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禁令越来越多的新形势、新常态,必须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做好分内之事,不去贪图虚名,不去三心二意,不去博士后工作站谋位,从而获得科研界广大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持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领导干部固然也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但是绝不能去干扰正常的学术研究,尤其不能在职入站博士后。前文提及的国务院出台的《意见》要求设站单位“不得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为真正的专业人才成长进步、潜心研究加油助力,可以促使领导干部的心思与权力实现有效归位,从而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推动人才强国战略落地见效。
大凡领导干部都有着一定的权力。我们固然不能腹诽领导干部在职入站博士后就一定是以权谋私或者存在以权谋私倾向,但是,作为人民公仆,还是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坚决摒弃“博士后镀金”等陈旧思维,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始终恪守为民务实清廉。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应将评判一个干部优劣的标准更多地转移到党性修养、实干成绩、群众公认等方面上来,真正考核出、锤炼出综合素质优秀、人民群众需要的新时期好干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