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中非互利共赢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12月08日 09:56   来源:人民日报   

  12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此做强和夯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五大支柱”。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非洲各界一致认为,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将为实现中非互利共赢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中非友好历久弥坚、永葆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情真意切,深入人心,对中非友好关系发展进行了深刻总结。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长期以来,中非双方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这是中非关系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

  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中非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中非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与配合更加紧密。中非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国对非贸易额增至2006年的4倍。中非人文交流快速增长,2014年,中非人员往来超过360万人次,中非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进一步扩大。

  “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对非中关系的重大提升。非中正走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上。” 加蓬前驻华大使艾玛纽艾尔·姆巴—阿洛表示,对于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说,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五大支柱”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中非关系就像一个大房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国际事务合作这“五大支柱”是基础,支撑起了整座建筑。

  尼日利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伊卜拉欣则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大支柱”,延续了中国发展对非关系以平等、互利为核心的理念,在政治上尊重非洲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道路选择,在经济上以诚相待、合作共赢,这也使得中国赢得非洲国家的尊重。

  南非国家形象推广机构“品牌南非”主席琪琪·玛蓬娅说,非中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非中关系上升到历史新高度。非中之间这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是可持续的,具有长久生命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贫困是动荡的根源,和平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中方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主张解决安全问题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愿意积极参与非洲加强维护和平安全能力建设,支持非洲加快发展,消除贫困,实现持久和平。”

  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十大合作计划”中的“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提出,中方将在加强自身减贫努力的同时,增加对非援助,免除非洲有关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5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则提出,中方将向非盟提供6000万美元无偿援助,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和运作。中方将继续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

  “我相信有了中国的支持,非洲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出台更多的安全举措。”贝宁总统博尼·亚伊表示,中国已经参与到非洲安全事务中来,与国际社会一道支持非洲应对当前面临国际恐怖主义威胁。

  南苏丹财政部长阿索贝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减免非洲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即将到期债务,继续给予非洲无私援助,更加说明非中在任何时候都是真正的朋友。”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媒体联络官阿布巴卡尔·杜恩古斯表示,中国在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为非洲持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国参与了16项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向非洲派遣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是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加强维护和平安全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

  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新时代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中非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我们要加强协商协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共同利益。中方将继续在联合国等场合为非洲仗义执言、伸张正义,支持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支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主张优先增加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解决非洲遭遇的历史不公。

  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非洲人民始终对中国给予坚定支持。“非中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有着历史传统。过去,非洲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如今,中国支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便是最好的例证。”苏丹驻南非大使馆信息处随员赛福·阿丁·阿巴希尔说。

  阿布巴卡尔·杜恩古斯说,非中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非中在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增强协调和相互支持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非应该登高望远、阔步前行,一起携手努力,汇聚起中非24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本报北京、约翰内斯堡、阿布贾、喀土穆、纽约12月7日电 记者莽九晨、李志伟、倪涛、李凉、李逸达、殷淼)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8日 03 版)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电视广告看非洲发展现状    2016年06月20日
  • ·不要乱贴“新殖民主义”标签    2016年05月04日
  • ·中非交往:从历史到未来    2016年02月15日
  • ·非洲仍是中国发展的受益者    2016年02月02日
  • ·见证中国对非洲的真诚友谊    2015年12月10日
  • ·非洲对中国张开双臂    2015年12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