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2015年12月03日 06: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左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对“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安排,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赢。

  以绿色理念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

  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实践表明,全社会自觉参与和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绿色的生活方式是要尊重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过度消费和不合理消费,遏制攀比性、炫耀性、浪费性行为。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

  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强生活自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领域向绿色化转变,主动使用绿色产品,坚持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休闲模式,坚持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节约一杯水,使用再生材料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支持垃圾分类和可再利用资源回收,拒绝过分包装等,养成绿色生活的日常行为和习惯。

  以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消费模式的变革将带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新整合资源,着力推动经济效率低、污染排放多、资源消耗大的工业向低能低耗、集约高效利用转型。对造纸、化工、钢铁、纺织、食品等主要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绿色改造,降低能耗和环境负荷,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绿色新兴战略产业。推进服务业绿色升级,积极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绿色管理、清洁服务、绿色消费转变。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合理确定农业开发强度,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种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发展农牧结合循环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制造,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消费、有效回收等各环节统筹考虑绿色发展。坚持源头减量、资源节约、循环回收的原则,实施绿色资源开采,优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加强节能减排和降低能耗,通过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实施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对排放的废物进行环保处置,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形成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合力

  树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引导公众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使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对于社会环境问题,少说多做,从自身原因找起,形成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传统观念,在能源利用、空间布局、生活方式等方面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理念,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计较转型中的短期利益得失。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使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在各方面践行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常态化。

  全民参与和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有关绿色发展的知识及价值取向,逐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与责任意识,使绿色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生产,使每一位公民都努力成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如广泛宣传垃圾分类方法,我国许多地区多年前就推广垃圾分类回收,但收效甚微,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多数百姓不能准确区分垃圾分类,应采取公益广告、社区讲座、分发宣传册等方式,为百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以自身主动参与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兼顾的策略,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发挥规划的管控引领作用。完善绿色考核评价制度,实施以主体功能区为导向的科学评价和差异化分类考核办法。加快制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等强制性标准,实行保基本、促节约的居民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以提升节能环保门槛来倒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绿色产品开发研发、绿色技术推广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