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拍照者及网站将被起诉 不要用色情的眼光看地铁哺乳

2015年12月02日 07:47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近日,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哺乳的照片引发了争议。争议最终导致一个微博官方账号的停用。

  11月28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位母亲在地铁上当众哺乳的照片。“北京往事”官网在转发该照片时评论说:“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你在地铁上这个样子真的好吗?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

  这一评论很快引发热议。大多数网友力挺那位母亲的哺乳行为,批评“北京往事”把乳房视为“性器官”。迫于压力,“北京往事”网站前天为此道歉,并宣布暂停使用这一账号。

  对地铁里哺乳一事,北京一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不会干涉车厢内哺乳女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通过官微表示,“第一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哺乳妈妈和宝宝的权利,包括在公共场所。”

  在农村,母亲当众哺乳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通常不会有人把这个时候露出来的乳房看作“性器官”。

  如果发布照片的网友和“北京往事”网站认为哺乳中的乳房是“性器官”,那么他们不加马赛克的图片就是在向更多受众展示“性器官”。这与真正的“道德卫士”南辕北辙,只能说明他们借此引人注目。

  乳房到底是什么样的器官?这要看它的出现情境和使用情境。在英国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看来,女人乳房对人类的性意义是首要的意义;虽然这不是其全部意义,但在社会对女人胸部的关注中,性意义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莫里斯的《亲密行为》)

  不过莫里斯在说乳房的“性意义”时是有情境限定的——社会对女人胸部的关注中。

  苏黎世大学教授鲁道夫·申达在《人体的100个故事》里则说:“如果人们能够回忆一下吸吮母亲乳房或牛奶瓶时的幽静时光,那么,就是数百万人也会有讲不完的温柔甜美的故事。”在这里,鲁道夫·申达的预设情境是哺乳的乳房。

  正因为乳房是婴儿的粮仓和营养水壶,是母爱的象征之一,所以多数与乳房有关的词都是褒义词,比如“乳汁”、“哺育”等等。雨果的名言“精神象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就隐含着对乳房的褒奖。

  当然,乳房在男女亲密关系中又有性的意义。哪怕在性的意义中,乳房也与纯粹的性器官不同。在生物社会学家眼里,女性的乳房是对性器区的模拟,是能让人“回顾婴儿期快乐”的存在。男人的“乳房”正因为不具模拟和回顾意义,只能成为进化的遗址而不太具性的意义。

  “避雷针告诉我们,最突出的地方总是最容易触电的。这就是为什么男人看女人时第一眼总落在胸部上。”“道德卫士”的错误恰恰在于,他们总是不分情境地用色情的目光打亮女人的胸部。这就难免乳房在他们的心目中只剩下“性器官”功能了,这就难怪有人质问道:你们从小就含着性器官长大的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