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诈骗“年产值”超1100亿元 严峻形势如何扭转?

2015年12月02日 07:42   来源:新民晚报   怡然

  那天,读着新民晚报上的一则报道,《国内网络诈骗地下产业链“年产值”超1100亿元 上海人均损失8084元列全国第一》,正为骇人的数据惊愕慨叹呢,突然手机响起,一接便知,骗子来了!一腔浓浓的台湾口音,自称工商银行法务部人员,说我欠款不还,云云。一般接到类似的骚扰电话,即刻挂断了之,可是对方竟报出我的名字和家庭地址,便耐着性子听了几句,随后忍无可忍地怒斥:骗子!什么不好干,竟干如此骗人的勾当!

  对方或许未料到我会戳穿他的鬼把戏,似乎愣了一下,紧接着便叫嚣起来:骗你又怎么啦?你能拿我怎么办?如此直白张狂,如此恬不知耻,倒让我叹为观止。挂断电话后,这家伙还不罢休,又三番五次地来电,我听他骂骂咧咧,愤懑中再生疑窦:电信诈骗何以泛滥猖獗竟至于此?

  无力考证电信诈骗始于何时,但记得3年多前央视的一个专题报道。2012年5月23日,两岸警方联手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斯里兰卡、斐济六国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一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的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当时央视记者发问:为什么电信诈骗会屡打不绝?这个专案的一位副总指挥分析道:主要原因:第一,电信诈骗犯罪的成本很低,只要他骗上一笔钱就能捞回作案成本。第二,台湾地区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第三,犯罪嫌疑人实施跨国犯罪,他利用我们与国外警方合作的空隙逃避打击,给作案造成很大方便。

  确实,公安机关多年来对跨国跨境电信诈骗保持着高压严打态势,就在最近,涉及内地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的4000余起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案告破,254名大陆犯罪嫌疑人被中国警方从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押解回国,着实人心大快。然而,如何从源头上切断行骗者的黑手,在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方面治标更治本,显然尤为紧迫。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一位专门研究电信诈骗的全国人大代表披露,据公安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多亿元的诈骗赃款在台湾被取走,因两岸法律制度差异,多年来仅追回12.7万元。而台湾警方介绍,目前台湾有近10万人以面向大陆实施改号电话诈骗为生。这位人大代表为此提出了包括建立电信诈骗冻结资金“原路返还”机制,买卖银行卡入刑等数条建议,其中有一条是:运营商应对电信诈骗担责。他认为:电话用户与运营商签订了服务协议,用户交付来电显示费用,运营商就应按电信条例的要求提供准确的来电号码。因改号来电受骗,运营商应负民事赔偿责任。为此他呼吁要促使运营商落实工信部提出的源头拦截境外改号电话的要求,迅速扭转电信诈骗持续高发的态势。

  又是八九个月过去了,人大代表的建议有没有见效呢?运营商有何新作为新举措呢?什么时候能让更多骗子罪有应得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