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有专家认为,“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11月16日新华网)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的冬日印象。这样的印象,在2015年被一首《南山南》所续写,“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当北方有供暖的时候,南方就开始在羡慕嫉妒恨里,一遍遍纠结“南北之界”的历史话题。
避暑救寒,不是轻奢的娇嗔,而是民生的责任。“记者调查发现”的事实,当然是客观存在,却与民意隔了好几层皮。一来,所谓北方室内寒冷与南方室内温暖,是碎片化的现象。就像供电了,还有停电的时候;供水了,还有污染的概率一样——能据此就推断出水电供不供无所谓了吗?二来,北方集中供暖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南方不少地区冷风嗖嗖,就算家里有取暖,无非是空调、油汀或取暖片,成本也好,效率也罢,跟集中供暖是“一个意思”吗?再一个,“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不假,但,有多少人、多少家庭舍得没日没夜开着空调取暖?就算有心有钱又不怕耗费资源,都像北方那样送暖入户,估计城市电网早就瘫掉了。
泛泛的口舌之争意义不大,还是看看专业研究吧: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虽然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大多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但,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说了这些年,所谓南方集中供暖,当然不是一股脑把广深地区也纳入进去,而是切实考量到江浙沪等纬度区位,居民家里严寒难耐的现实,分省、乃至分市因地制宜。令人诧异的是,北方供暖成了惯例,当然没什么可说的。怎么谈到南方集中供暖,就要搬出经济、节能、环保账单来吓唬人?言下之意,还是算了吧。莫非,北方集中供暖是天赐能源、或者南方人天然抗冻?
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现实,需要在南方集中供暖问题上好好考量:一是来自卫计委的数据称,2014年末中国流动人口达到2.53亿人,预计2020年将逐步增加到2.91亿人。“世界是平的”,南北方人口迁徙成为常态。纵使为了保护怕冷的北方人,南方严寒地区考虑集中供暖,也是个现实的民生吁求。二是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供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一旦在“集中”层面得不到纾解,分散取暖的结果,恐怕只会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雪上加霜。这究竟是公共利益之福还是祸呢?
南方不少高端小区,已经开始在集中供暖上做文章了。不过,行政的责任,交给开发商去代偿,这合适吗?在冰冷彻骨的南方,集中供暖不肯屈尊纡贵,难道仅仅因为南方姓“南”?是啊,若南方能以集中供暖,谁又愿跑到屋外“在艳阳里大雪纷飞”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