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国家绿肺”秦岭,需要更多行动派

2015年11月16日 07:00   来源:红网   薛家明

  秦岭是我们国家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然而,在卫星影像图片上,秦岭却是斑痕累累。植被被破坏的地方,沿着秦岭北部山脉,自西向东,从平原一直延伸到了秦岭腹地,就像病毒一样在这个绿色王国的版图上不断扩散。究其原因,就是大量“停产”矿山,依旧非法营业。(11月15日新华网)

  秦岭不仅是北方与南方的地理分界线,更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气候分界线。基于此,秦岭拥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被称为“国家绿肺”。然而,目前这个“国家绿肺”,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星罗密布的采石场,挖得秦岭遍体鳞伤;废弃的石渣沿着矿山顶部像一道宽大的瀑布倾泻到山谷中;开采过后的山体岩石裸露、寸草不生……生态之殇,令“国家绿肺”越来越呼吸困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样,秦岭的生态之殇,也在殃及无辜。仅今年以来,就发生多起重大泥石流事故,损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4月6日,青石崖至秦岭间发生泥石流,宝成铁路中断6小时。8月4日,西安秦岭山洪泥石流,造成7人遇难2人失踪……这其实就是“国家绿肺”给予我们的黄牌警告——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也会伤及我们自己。

  平心而论,面对疯狂的采石,相关地方并不是无动于衷。比如,2008年陕西省政府“一号文件”,提出在2015年前全面遏制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2014年开始,又加大了生态考核权重,秦岭生态保护上升到新的高度。再比如,记者走访的眉县,一共有19家露天开采矿山,有18家被责令关停。这些动作,反映了政府保护生态,留住青山绿水的决心,无疑值得称赞。

  然而,一个细节却让人五味杂陈。记者暗访时发现,“在通往矿区的山路上,运输石料的车辆来往穿梭”,“在空旷的作业平台上,挖掘机的轰鸣声不断”。而眉县国土部门陪记者“明访”时,却是道路空空荡荡,挖掘机“刀枪入库”安静地躺着。工作人员甚至斩钉截铁地表示:“从2005年到今年就一直没开工”。显然,这两出大相径庭的画面,道出了“国家绿肺”受伤的真因——疯狂开采背后是疯狂的权力。而要保护“国家绿肺”,就必须让出轨的权力付出代价。比如,揪出眉县采石场假停工的背后“导演”,并予以党纪国法的严惩。

  眉县上演的捉放曹,可能只是个案。但他也清晰地告诉我们,保护“国家绿肺”,需要更多的“行动派”。而且,只有采取实打实的行动,才能拆穿一些地方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假把戏。试想,假如政府部门铁腕监管,真正深入一线,采石场假停工真生产,能逃过监管的法眼么?因此,保护“国家绿肺”,心动更要行动。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用铁腕行动,给予非法生产雷霆一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环保“行动派”,走向领导岗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的“国家绿肺”正常呼吸。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