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应打破垄断篱笆墙

2015年11月09日 07:16   来源:光明日报   华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目前一些人对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焦虑和不安,主要是认为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几驾马车逐渐“熄火”,要维持GDP的平稳增长,还需要房地产、基建等老手段的支撑。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水平以后,绝对短缺开始让位于相对过剩,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几乎是所有经济体面临的共同任务。这使得金融改革成为能否化解现实矛盾和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关键。

  实施金融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首先是顶层的体制机制改革。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要靠改革开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的有效性。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放宽金融行业准入,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增强保险保障、资金融通和财富管理功能,运用保险投资基金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等成为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其次,打破垄断篱笆墙。过去金融业获取了超高的利润率,并非由于金融业比其他行业更具创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业高度的垄断形成了高额的利润。互联网的最大特征就是平等开放,有利于打破传统金融业的这种垄断。在互联网金融中,每个人作为个体,在信息相对对称中自由、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了金融的充分有效性与民主化。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必然的,这个过程倒逼传统金融业加快市场化改革,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金融业。

  再次,积极培育发展多样化所有制的中小银行。相较于国内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目前金融机构的小银行数量很少。大银行由于天生的风险厌恶特性,使其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系统也应该既有大生物链,也要有充满生机的小循环,既有大银行,也有小银行,乃至有村镇、社区银行。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发展多样化所有制的中小银行显得格外必要。

  最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金融改革要体现在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其中的绿色金融是通过金融手段推动绿色投资,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估算,中国需要的绿色投资每年达2万亿元,而财政最多能够提供其中15%的资金,85%以上绿色投资需要民间投资资金的补给。绿色金融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转型的动力源泉,亟待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发展。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